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尼木县人民法院:“100”诉源治理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践行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院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3-12-19 作者: 来源:拉萨日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区党委书记王君正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鲜明导向的要求,认真落实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推进新时代人民法庭和车载科技流动法庭高质量发展的指示,扎实推进拉萨市委“基层治理年”的工作要求,尼木县人民法院奋力实施“强中心”战略、推进“强治理”行动,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两庭一队”建设为支点,拓展“两个一站式”诉服中心,在全县推广一体化、多元化、精细化、智能化的“100”诉源治理新模式,以“三个着力”打造更高质量的人民司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赋能辖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学研判合理布局,着力树立诉源治理“新品牌”。尼木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深入全县8个乡(镇)、33个村(居)实地走访调研,全面掌握全县地域特点、发展状况、产业实际、民俗特色、社情民意、司法需求,按照一条“交通线”“两个区域圆”合理设立服务点位,形成“100”诉源治理模式。抓牢源头性疏导、非诉疏解、综合性治理三个诉源治理发力点,优化法庭布局,增设法官工作站,形成“庭、点、队”互通互联的梯级式基层司法服务网络,实现减庭不减阵,增员又增效,切实发挥最大化职能作用。

厘清诉源,畅通治理路径,亮出治理名片。“100”诉源治理新模式,其中“1”代表国道法庭即吞巴人民法庭,辖区贯穿318国道沿线的吞巴、卡如2个乡(镇)、5个行政村,管辖国道沿线道路交通、旅游等矛盾纠纷,形成国道安全治理线。前“0”代表产业法庭即尼木人民法庭,辖区环绕103县道沿线尼木、续迈、塔荣三个乡镇、20个行政村(居),管理辖区范围内民商事纠纷及全域涉产业类矛盾纠纷,形成产业治理圈。后“0”代表“格桑花”诉讼服务队,辖区以普松乡为中心,辐射帕古、麻江三个乡,8个行政村,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流动式服务辖区范围内各类矛盾纠纷,形成生态保护治理圈。“100诉源治理工作模式”构成“两庭一队一中心”立体化诉源治理新模式。

“二十四小时”打造“急诊式”诉讼服务中心。聚力诉源治理,建立“导流+调解”机制,发挥诉源治理导流台第一站作用,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温馨的诉讼服务。认真研究繁简分流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照“急诊式”操作流程,建立《三次繁简分流工作机制》,有序衔接“两庭一队”,把诉前化解与繁简分流紧密结合,创新推出24小时诉讼服务值班制度,做到快慢分道、全程护航。

依托“总对总”诉调对接平台,加强与工商联、人社局、总工会等9个单位诉调对接,整合诉前调解力量,推动线上线下运转,持续扩大“朋友圈”,将全县17家职能部门和8个乡(镇)列入多元解纷成员单位,设立诉前化解工作室,协调县司法局指派两名常驻调解员入驻,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深度衔接。

推广“12368用法请找它”居家连线新模式,开展“12368用法请找它”主题宣传月活动,常态化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支持、指导调解、普法宣传,用小小电话线,服务群众千万家。持续推进信息化、智慧化法院建设,设立“云庭审”工作室,指派专人负责,通过云调解、云执行,打破以往调解执行中的时空界限,让当事人足不出户便可表达诉求,化解纠纷。

“100”诉源治理工作模式运行以来,实效明显,与2021年同期相比,案件调撤率由61%上升到77.7%,进入诉讼案件由387件降至160件,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下一步,尼木县人民法院将持续发力,不断深化“100”诉源治理工作模式,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以高质量发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践行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院新篇章。(据市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