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动态

记北京援藏教师王海涛、白柘夫妇

发布时间:2020-09-10 作者:余洋洋、洛桑措姆 来源:拉萨日报

  

  图为王海涛、白柘夫妇正在和家中老人视频。 拉萨融媒记者 余洋洋摄

  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采访了北京援藏教师王海涛、白柘夫妇。

  在北京到拉萨,跨越大半个中国,行程三千余公里。2011年,当援藏教师王海涛夫妇第一次从北京来到西藏旅游,就爱上这片纯净的土地,也正是源于对西藏的热爱,夫妻二人做了一个决定:到西藏去!在与家人沟通后,经过报名、审核、体检等环节,王海涛夫妇于2019年成功申请到来西藏工作的机会,并分别在拉萨市实验小学不同校区任教,至今已有一年时间。

  快乐教育的王海涛老师

  “这段长度老师量完后是30厘米,比它长两厘米的线段,孩子们,是多少厘米呢?”记者在拉萨市实验小学东城校区见到王海涛时,他正在给二年级(14)班学生上数学课。身形偏瘦,性格温和是记者对王海涛的第一印象。王海涛在讲课时总是用“孩子们”三个字替代“同学们”的称呼,他说,这已经成为他从教30余年来一个改变不了的习惯。下课后,孩子们像一锅粥一样开始闹腾了,王海涛总是叮嘱他们“慢点跑,别摔着”。当看到孩子鞋带松了,他蹲下来细心地帮他们把鞋带系好,有些学生则喜欢围着温和的王老师问东问西,王海涛也格外珍惜和孩子们相处的每分每秒,耐心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仁青旺姆是年级(14)班班主任,也是一名刚入职一年的年轻教师,几乎和王海涛同一时间来到学校任教。在仁青旺姆眼中,王海涛在教学过程中跟拉萨本地的老师不太一样。“王老师是以快乐教育为主,他把学生的快乐学习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一年的合作相处中,仁青旺姆对这位北京来的老师很是敬佩。“王老师不仅是学生的好老师,也是我的良师益友,他非常热心肠,经常给予我许多工作以及人生的建议,我很感激他。”仁青旺姆说。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北京的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从培养兴趣入手。另外我十分注重孩子的习惯养成,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王海涛说:“我在东城校区工作的一年有很多感触和新的发现。最大的感触是这边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对获得老师认可的情感需求会强过内地孩子,所以我十分注重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体验到成就感,体验到被关注、被肯定的感觉。”

  充满使命感的白柘老师

  与丈夫一样,妻子白柘也是一名扎根小学教育30余年的语文老师。

  “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在拉萨市实验小学本校区四年级(7)班教室里,正在给学生上课的老师便是王海涛的妻子白柘,她正在带领学生学习《繁星》一文,从朗读语调到朗读情感,从句意理解到主题表达,白柘细心地引导着孩子们。多年的语文从教经验让白柘对于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

  “我会在课堂上多提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比如多设计小组合作的环节,多为学生提供表演与体验的机会,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变知识灌输为主动探索,既提高了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经过一年的努力,白柘任教的汉文班本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提高了八分,藏文班本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提高七分,随成绩一起提高的还有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自信心。

  在白柘所带的藏文班里,有个男孩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学生上课听讲很认真,但是书写汉字非常困难,白柘与他沟通后才知道,孩子的家长基本不懂汉语,平时用藏语沟通。白柘找来一二年级的语文书,为他慢慢查漏补缺,并在课堂上把他作为认真学习的榜样,让同学学习他不放弃、不怕困难的精神。经过一年的努力,现在的他识字量明显增多,听写成绩都能达到及格,在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提高了20多分。

  “这边的孩子,感觉特别淳朴,特别可爱。那种对知识的渴望,那种纯真的眼神,让我浑身上下充满了使命感。所以每堂课我都会精心设计,用心授课,让他们能在我的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白柘告诉记者。

  离家一年,家中80多岁的老人曾3次入院进行手术治疗。其中最严重的一次,王海涛回去看望了老父亲,随即赶回来继续上课。白天,王海涛夫妇二人忙着各自的工作,每当下班后,夫妻俩总是会习惯性地和在北京的父母以及远在加拿大的女儿视频,拉拉家常,聊聊最近发生的事情。“孩子在加拿大读书,基本不用太操心,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的老人,好在弟弟妹妹都在北京,也方便照顾老人。”王海涛告诉记者,当夫妻俩将援藏的想法告诉父母时,得到了老人的支持,这也使得他们的援藏之行更加顺畅。白柘说:“援藏是自己的个人选择,我对西藏有着很深的向往,对教育有着很深的感情。在一年的援藏生活中,收获了很多的感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有更多的思考,给藏族孩子一点烛光,他们一定能照亮夜空。”

  一旁的王海涛认同地点点头:“有志而来,有为而归。要在有限的援藏时间里,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