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老西藏精神”推进“两学一做”

发布时间:2017-04-27 作者:刘仕鱼 来源:中国网

  “老西藏精神”是指“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1950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为主力,为解放深受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百万农奴,拉开了进军西藏的帷幕。在进军途中以及之后破山修路、开荒生产、平叛和民主改革、自卫反击战、建设新西藏的岁月里,十八军进藏部队的军人和老一代进藏工作过的人们,展现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这就是“老西藏精神“的原型,也是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重要举措。

  特别能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一场艰苦的修行,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完、学懂的,合格党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成、做好的,是需要广大党员用宝贵的时间去沉淀的。西汉匡衡热爱学习,苦于没有蜡烛,于是偷偷地凿穿隔壁墙壁的一个小洞,借着微弱的烛光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匡衡的条件艰苦,但他坚定执着,不怕苦不怕累,终于学有所成。因此,广大党员一定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党章党规、学习系列讲话要特别能吃苦,做合格党员要特别能吃苦,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苦是考验,是提升广大党员综合素质的点睛之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特别能战斗,”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的革命家,他们身上都铭刻着红色的战斗基因,蕴含着红色的战斗精神,他们不服输,用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勇气,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创造条件。如今是一个和平的年代,但广大党员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不能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而要拿出战斗精神,澎湃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起到”助推器“作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章党规为荣,以学习系列讲话为镜,以做合格党员为本,拿出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战斗精神,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让”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生根发芽。

  特别能忍耐,”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坚持抓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需要广大党员学会忍耐。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时间长了它会给你带来甜的收获。尤其是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更是要特别会忍耐。面对权力的诱惑,要忍耐;面对金钱的诱惑,要忍耐;面对美色的诱惑,要忍耐。在形形色色的千磨万击中,忍耐住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让党性依然傲立在心间,做人做事对得起党和人民,坚持学习教育不放松,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做到”心中四有“,笃定共产主义信仰,筑牢清正廉洁的底线。忍耐是一种历练,是检验党性的一场大考,从”关键少数“的党员干部抓起,以上率下,抓实”绝大多数“的广大党员,为”两学一做“注入新鲜的养分。

  特别能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折不断,充分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两学一做“从”关键少数“拓展到”绝大多数“,就是要广大党员共同融入进共产党这个大家庭。党员之间可以以小家庭为单位,亲戚互为党员的,就可互相开展学习,团结一心纠正不良风气,促成共同进步;党员之间也可以以支部为单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团结一心在民主生活会上虚心接受”辣味“批评,敞开胸怀纠正错改错。推进”两学一做“,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分内之事“,而是需要广大党员广泛参与,人人贡献一份力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团结一心向前看,才能让常态化制度化直挂云帆济沧海。

  特别能奉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习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需要长久坚持的。所以,广大党员要有奉献精神。除了工作时间要坚持学习外,休息时也要挤出宝贵时间,将“两学一做”进行到底。作为党内的一份子,要积极跟着党走,确保党的各项政策顺利落地。奉献是美德,是广大党员应具备的基本品质,8小时奉献给工作,8小时外奉献给“两学一做”,在学习党章党规中陶冶情操,在学习系列讲话中挖掘共产党人的精神富矿,在做合格党员的路上越走越正,让自己真正成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纽带”。

  “五个特别能”,不仅仅是“老西藏精神”的传承,也是推进“两学一做”的有力“武器”。广大党员要做好“五个特别能”,形成合力,凝聚战斗力,永葆战斗力,让“两学一做”常态化不只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