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我市赴井冈山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员顺利结业

发布时间:2021-04-27 作者:杨 璐 来源:拉萨日报

聆听专题讲座、重走红军路、进行红色拓展训练、制作红军餐、深切缅怀革命先烈……4月19日至22日,在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刻,市委学习教育办公室组织我市28名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员到井冈山,开展实践体验教学,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为全体学员上了一堂“铸魂强基”、内容丰富的思政大课。

黄洋界位于井冈山茨坪西北面,海拔1343米。因为经常浓雾弥漫,似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故又名汪洋界。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毛泽东同志得知这次战斗的胜利后,欣然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4月22日,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我市全体学员跟随现场教学老师齐声诵读毛泽东的《西江月·井冈山》,感受那段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山河无恙和今日岁月静好的历史。

如今,在黄洋界可以见到正面镶刻的朱德同志“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的亲笔题字,背面是毛泽东同志的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纪念碑,以及一块正面镶刻着毛泽东同志手书的《西江月·井冈山》诗词,背面为朱德同志手书的“黄洋界”三个烫金大字的横碑。此外,作为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重要哨口,黄洋界已经和“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诗句一道,永久地镌刻在了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拉萨师专公共教学部副主任张永国说:“通过参观学习,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工农红军的初心和使命,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讲师团今天到井冈山学习参观的根本原因所在,也是我们赓续这种精神血脉的使命之所在,这种精神会不断地激励我提升党性。回到拉萨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身西藏的基础教育,为西藏基础教育培养更多合格的优秀师资。”

朱毛红军挑粮小道位于井冈山西北面黄洋界下,原名五里横排,是当年红军从宁冈挑粮上山路线的一小段。当时,已是42岁的朱德和35岁的毛泽东在公务繁忙的情况下,依然亲自参与挑粮运动。在他们的带领下,红军每天往返100余里,靠着肩挑背驮把30余万斤粮食运上了井冈山,解决了给养问题,支撑了割据井冈山工农武装的革命斗争,展现出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风亮节,对于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我市学员在朱毛挑粮小道上行进,深刻体会了当年斗争环境的艰苦。

当晚,江西省委党校教授罗慧兰还为学员们进行了题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罗教授主要围绕深刻认识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准确理解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前进智慧和信仰力量三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系统讲解和深入阐述。讲座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为我市学员更好地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提供了借鉴。随后还举行了结业仪式,向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学员代表们畅谈了此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当雄县委党校助理讲师赤列朗杰说:“通过专家学者的专题辅导,我进一步了解了井冈山的斗争历史和革命精神,通过现场教学和体验教学,探寻中国共产党红色足迹和英雄事迹,从而获取磅礴的精神力量,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胜利是何等的艰辛。作为一名基层党校的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继续发挥井冈山的艰苦奋斗和实事求是精神,努力将井冈山精神传播到广大群众和干部职工中去,进一步推进我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星星之火在这里点燃,共和国的摇篮岁月在这里度过,人民军队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工人运动的澎湃大潮在这里兴起,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此次江西井冈山之行,激励了斗志、振奋了精神,我市学员将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切实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让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断开创我市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