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城关区夺底街道:
党建引领志愿服务 绘就基层治理幸福画卷

发布时间:2024-06-28 作者: 来源:拉萨日报

图为吉祥社区工作人员与“银发”志愿服务队老党员志愿者交流工作心得。    (图据“夺底在线”)

志愿服务是润物无声的爱心善举,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夺底街道始终坚持务实创新,构建“用好一个平台、落实三大保障、聚焦五项服务”的“135”志愿服务体系,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带动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

用好一个平台,架起志愿服务“连心桥”

夺底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的核心作用,以6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主轴,围绕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安全生产等领域,把“大工委”共建单位专业力量、社会热心人士吸纳进志愿者队伍,发展一批适应不同需求、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队伍。目前,夺底街道有“卓玛”调解室志愿服务队、“布谷响铃”志愿服务队、“吉祥阿妈啦”志愿服务队、“银发”志愿服务队、“小锤叮当”多民族志愿巡逻队、星光洛欧冲锋志愿服务队、绿色生态志愿服务队等17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1345名,实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目标,让志愿服务成为一项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事业。

落实三大保障,筑牢志愿服务“压舱石”

一是落实组织保障。积极打造“党支部+网格+志愿服务”的模式,强化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二是落实需求保障。增加志愿服务优质项目供给,拓宽基层参与渠道,让广大志愿者都有机会提供服务。整合辖区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资源,依托在职党员“双报到、双积分”,以“一老一小一新”、残疾人、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为重点,精准对接“点对点”服务,推行群众“点单”、社区“发单”、志愿组织“下单”、志愿者“接单”的“菜单式”服务模式,实现供需双向互动、精准匹配,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精准化,提高志愿者参与率、活跃度,用好志愿者队伍。三是落实制度保障。志愿服务活动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夺底街道以制度化的组织、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运作护航,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创造条件,才能让志愿精神持续闪光。采取服务积分、时间储蓄等方式,完善礼遇回馈和信用激励机制;把志愿服务作为相关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同时健全星级认定制度,实现“支持保障制度有力、志愿服务行稳致远”目标。

聚焦五项服务,激活志愿服务“一池水”

夺底街道充分落实基层治理“五五工作法”,将志愿服务工作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行动中,聚焦五项服务,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促进基层志愿服务事业长远发展。一是建强志愿服务阵地。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服务群众重要载体,不断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设置综合大厅、心理咨询室等,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桑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去行政化”改造,充分挖掘当下辖区群众的实际需求,聚焦“一老一小一新”,以“新晖暖阳”为主题,按照社区空间众享理念,集合居民社交、城市文化、便民服务等属性,设置社区食堂、托幼中心、艺术共享空间、社区直播室等功能场景,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城市客厅”。二是做好精细志愿服务。针对辖区未成年人、老人及特殊群体等,组建邻里互助、便民服务、文艺演出、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队,量身定制志愿服务内容,提升志愿服务实效。开展“幸福敲敲门”和“布谷响铃”行动,把志愿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解答各类咨询60余件、送服务上门20余次、形成“志愿上门,爱心到家”的特色志愿服务。三是树立志愿服务标杆。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讲好志愿服务故事,大力营造辖区志愿文化氛围,通过居民群众身边事教育引导身边人,激励广大居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典型选树宣传活动,深入实施“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传承良好家风,弘扬中华美德。四是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根据各村居特点,打造“布谷响铃”“苍松老年服务队”“吉祥阿妈啦”等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留得下的志愿服务特色品牌,推动构建“一村一品牌、村村有特色”的工作新格局,用品牌化的活动点亮群众美好生活。五是抓好智能志愿服务。把智能化服务融入志愿服务中,从实用、好用、管用的角度借助信息化技术,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无障碍的服务。依托社工通、减负通、公众号、微信群、综治中心等平台,架起服务居民“连心桥”;通过网格微信群广泛收集群众急难愁盼,建立志愿服务项目清单,把在职党员“双报到双积分”工作机制、“云报到”智慧小程序落到实处,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的事情有着落、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浸润一城新风,温暖千家万户。志愿服务大有可为,也必大有作为。夺底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群众需求,调动更多志愿服务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关怀”传递浓浓“大温暖”,引领志愿服务体系向“新”奔腾,实现志愿服务质量齐升、文明力量蓬勃发展,让志愿服务的脚步愈走愈坚实、志愿服务的文明之花在社区越开越美丽。(据“夺底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