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用脚步丈量初心 用实干温暖民心
—山南市市场监管局第十四批驻羊加村工作队开展百日调研小记

发布时间:2025-08-19 作者:图/文  武沛涛 来源:西藏日报

图为驻村工作队队员以“有奖问答”的形式向群众宣讲相关政策。    

图为驻村工作队队员与群众一起疏通道路。

翻越4090米,用脚步绘出“民情地图”

在山南市扎囊县的高山峡谷中,扎其乡羊加村的山路蜿蜒如带,4090米的海拔刻着稀薄的氧气,也印着一串特殊的足迹。

山南市市场监管局第十四批驻羊加村工作队用一百天的时间,以脚步丈量村庄的每一寸土地,用实干焐热农牧民的心窝——这场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不仅走遍了全村125户人家,也让为民服务的初心理念在群众心里扎下了根。

前往羊加村的路,给驻村干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是在爬坡,就是在下坡”,队员们常笑着调侃。这个散落在陡峭山坡上的村庄,农牧民的房子如星星般点缀在山间,最远的一户,单程就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

开展走访工作中,驻村工作队把全村划分成两个片区,两组队员揣着磨出毛边的调研登记本与印有联系方式的便民服务卡,挨家挨户叩开每一户农牧民群众的家门,并把他们的每一件急事难事都记录下来。

78岁的塔青老人坐在炕头,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攥着驻村工作队队员的手,为在场的人们讲述起从旧西藏的苦日子到如今的新生活,老人红着眼眶感慨道:“共产党就是活菩萨!”这句话让大家无不感动到眼眶发热。在丧夫独居的央金措姆老人家,队员们没有说太多安慰的话,只是俯身为老人掖了掖被角,给了她一个踏实温暖的拥抱,静静地听她絮絮叨叨讲述着对丈夫的思念。

让“牢骚”变清单,把小事办到心坎里

走访调研的三个多月里,队员们的笔记本里记满了带着泥土气息的心声:“年轻人出去后不经常回来”“地里的庄稼又被鹿啃了”“最近几天家里面断水了”……这些看似零散的“牢骚”,被队员们一一分类建档,成为驻村工作队办实事的“指南针”。

“队长,可以帮我打印一份孩子的试题吗?”“不好意思,打扰啦,李老师,我家电视没画面了”……电话那头的声音里,藏着沉甸甸的信任。队员们的手机号码,早已成了村里群众的“24小时服务热线”。

队员们把为民服务的承诺,化作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暖心实事。养殖大户旺杰曾为合作社办理营业执照而愁得睡不着觉,队员们带着他跑部门、填材料,没多久就办妥了。拿到证件那天,旺杰捧着洁白的哈达献给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哽咽着说:“你们为我办事,比我自家人还要上心呦!”

村民其米次旺、仁增白玛两家的医疗账单堆成了小山,驻村工作队协调民政部门、对接医保部门,很快把临时救助金送到了他们手上。深夜里,次仁家突然停电了,队员们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摸索着排查电路故障,直到灯光重新亮起,才有人发现自己手上被划了道口子。为了划定草原修复项目的边界,队员们跟着群众翻山沟、蹚小河,累了就掬起一捧山泉水洗把脸,饿了就啃几口糌粑,从晨光熹微忙到星月满天……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对群众来讲都是大事。“咱们的干部让我们有啥难处都说出来,并尽心尽力帮我们办理。”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朴实的话语里涵盖着对驻村工作队的最佳褒奖。

调研只是起点,留下项目更留下队伍

调研不是终点,而是为羊加村铺就发展路的起点。村委会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队员们把收集到的100多条意见建议,逐条变成乡村振兴的具体方案。

“落实政策不能只是空洞的话语,要变成实打实让群众能切身感受到的存在。”队员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在田间地头、村居庭院开展宣讲政策小课堂。“种一亩良种青稞能多拿200元”“主动参加技能培训不仅管吃还会发放补助”……这些通俗易懂的解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产业扶持的相关政策讲得明明白白,让群众听得进去、记在心里。

面对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队员们四处奔走对接资源:从派出单位争取15万元建起农田防护网,挡住了啃食庄稼的野生动物;协调500多万元推进草原生态修复,退化的草场正慢慢蜕变回青绿色;投入0.9万元改造饮水管线,如今村民拧开水龙头就有清水流出;一次次对接交通、农业农村部门,推动解决群众过河难、蓄水池渗漏等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筛选出本地11名党性强、有文化、肯干事的党员作为后备力量。“不仅要留下项目,更要留下带不走的队伍”,他们的话语里,藏着对羊加村长远发展的考量。

“百日调研时光里,队员们晒黑了脸颊,磨破了鞋底,却收获了最珍贵的礼物——群众无比坚定的信任。群众的需求很简单,就是想看病方便、出行便捷、钱包能鼓起来。”驻村工作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施工图”,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上持续发力,让羊加村的山更青、水更甜,让群众脸上的笑容像高原的阳光一样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