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

铭记辉煌历史 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
—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发布时间:2025-08-19 作者:邓惠明 赵建鹏 来源:西藏日报

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不仅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也实现了社会制度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向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期。6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西藏各族人民进行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成功探索并取得了辉煌成就。重温这6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总结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西藏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在西藏的不懈探索

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6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治藏稳藏兴藏的历程中,对西藏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现代化之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西藏进行了艰苦探索和实践,推动西藏实现和平解放,粉碎了帝国主义制造“西藏独立”的图谋,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此西藏人民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在祖国大家庭里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进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昔日“会说话的工具”变成了有家、有业、有尊严的自由公民,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实现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成立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为西藏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西藏人民从此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也开启了西藏现代化建设新的篇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西藏迈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关键是看怎样对西藏人民有利,怎样才能使西藏很快发展起来,在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走进前列”的精神指导下,先后召开中央第一、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制定一系列有利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随着“一个解放、两个为主、两个转变”“两个长期不变”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有力推动了西藏工作步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期稳定,于1989年10月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西藏工作会议纪要,强调西藏工作要紧紧抓住政治局势稳定和发展经济两件大事,进一步明确了维护西藏稳定、促进西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1994年7月和2001年6月,中央先后召开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立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作出了全国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为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描绘了宏伟蓝图;动员全党全社会重视和支持西藏工作,进一步开创了西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为在21世纪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新世纪新阶段对西藏工作的新要求和各族人民的新期待,于2005年8月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大政方针,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具体任务和政策措施。召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件大事、四个确保”的指导思想,明确了西藏战略定位,为西藏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多的项目支持和有力的工作指导,推动西藏迈上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强国建设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西藏同全国一道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力推动了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西藏发展,始终心系西藏、情系西藏,深情牵挂西藏人民,亲临西藏视察指导,召开了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亲自为西藏工作谋篇布局、把舵定向,把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深化对西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总结党领导人民治藏稳藏兴藏的成功经验,科学回答了事关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面临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明确了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提出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规划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帮助西藏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成为党的西藏工作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重要里程碑。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其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胸襟和超越历史的睿智,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西藏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先后经历了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西藏与全国一道在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进。6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怀抱里,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克服困难、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守正创新、奋进新时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以崭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西藏自治区走过的辉煌60年,始终凝聚着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凝聚着全国人民特别是中央国家部委、对口支援省市和中央企业的无私援助。西藏各族人民衷心感谢党中央的亲切关怀,衷心感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二、中国式现代化在西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实现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正昂首阔步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化之路。旧西藏,是世界上侵犯人权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广大农奴和奴隶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没有人身自由、财产自由和思想自由,根本谈不上做人的权利。自治区成立开启了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政治权利的60年,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巨大成功的60年。西藏各族人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充分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自治权利。西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428名代表,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共280人,占65.42%。西藏共有25名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代表17名,占68%,门巴族、珞巴族等人口较少民族也有自己的代表。截至2024年底,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实施171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人大代表之家”、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为人民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提供有效平台。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不断丰富、渠道不断拓宽、效能不断提升,西藏人民依法享有更加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

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社会生产力空前解放、人民物质生活极大富足的现代化之路。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粗暴践踏人的尊严,严重窒息社会生机和活力,生产力极其低下。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西藏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解放和提高的60年。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牢牢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西藏从稳定发展到加快发展、历经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24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7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65年的155倍,年均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77亿元,是1965年的1258倍,年均增长12.9%。现代工业从无到有,清洁能源、文化旅游、高原轻工业等现代产业蓬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全面建成,以公路、航空、铁路、管道运输建设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国家投入巨资建设青藏、拉日、拉林铁路等交通大动脉,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和4G网络通达等,让西藏各族群众告别“饮水难、用电难、行路难、通信难”的历史,过上了舒适便捷的现代化生活。截至2024年,西藏铁路运营里程达1359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49万公里,国际国内航线达到183条,更多乡亲实现“出门就上车、村口取快递”,“当日达让新鲜不过夜,村村通让山乡若比邻”,拉萨甚至阿里当日吃到新鲜的荔枝也不在话下。人享其行的现代生活更加触手可及,出门旅游抬腿就走、转眼就到,早上还在拉萨喝酥油茶,晚上就到“尔滨”看冰雕。

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文化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现代化之路。自治区的成立,砸碎了封建的精神文化枷锁,结束了少数上层封建贵族、僧侣垄断文化教育的历史,打破了旧西藏文化专制主义的禁锢,使人民群众摆脱了思想上的愚昧与保守。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的60年,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满足、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的60年。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妥善保护文物古迹,科学保护古籍文献,出版从吐蕃时期至西藏和平解放前的藏文文献典籍,目前已完成12种201卷,共约1.28亿字。现有各级各类代表性项目2760项,代表性传承人1668名。《格萨(斯)尔》、藏戏和藏医药浴法已列入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截至2024年,全区有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共43个,图书馆82个、群艺馆(文化活动中心)8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97个、文化广场1600余个,基本形成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县(区、市)艺术团、民间藏戏队、乡镇文艺演出队和村(居)文艺演出队,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演出。农村电影放映全面实现数字化,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54%、99.67%。藏语文得到广泛学习使用,成为中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文字。传统风俗习惯包括藏历新年、雪顿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得到很好保留和继承,形成了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的良好局面,西藏文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发展。

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的现代化之路。旧西藏处于黑暗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统治之下,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等级森严,三大领主以野蛮、残酷的刑法维护封建农奴制度。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社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社会组织体系不断完善的60年,是党执政的社会基础持续稳固的60年。始终把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基固本、争取人心,以科学化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理念,不断创新实践社会治理机制,引导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切实推进高水平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处置各类矛盾风险。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网格化管理更加精细,寺庙管理更加有效,全社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组织动员和行动能力不断增强,大到一个城市、一条边境线,小到一座寺庙、一个联户单元,更精细、更科学的服务已成为做好管理的“先遣军”。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发生6.8级地震,灾后30分钟后中心区域开始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数小时内载有救灾装备和人员的救援飞机就已经抵达,当晚受灾群众就住进了防灾帐篷、吃上了热饭热菜,通过以工代赈等措施促进受灾群众就近就业、稳定增收、用勤劳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2011年以来连续选派14批次、29.7万余名干部驻村,持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现代化之路。旧西藏,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挣扎在死亡线上。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党始终坚守初心、造福人民的60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60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群众身边的小事作为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让各族群众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消除,截至2019年底,累计实现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4年,西藏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5%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年均增长8.5%,农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年均增长9.4%,各族人民普遍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在全国率先实行15年公费教育,实行“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政策。人口素质明显提升,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达到11000多人。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均预期寿命由1951年的35.5岁提高到2021年的72.5岁,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2024年,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到7231家、床位21551张、卫生技术人员29379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提高,实现医保报销一次性和跨省异地直接结算。高度重视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的权利保障,不断完善权利保障机制,使各类特定群体共享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宗教和顺、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现代化之路。经过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推翻了腐朽落后的教权统治,实行政教分离,全面废除寺庙在经济、政治上的一切封建特权,铲除寺庙的封建占有、封建剥削、人身奴役以及寺庙内部的封建管理和等级制度。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在西藏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的60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开展“四大工程”“六项行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依法保护各族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活佛转世传承规范有序,宗教活动场所条件显著改善,98%以上的寺庙实现了通路、通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全区僧尼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僧尼医保、养老保险、低保、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体检全覆盖。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群众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三个离不开”思想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全区上下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旧西藏,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之下,基本处于被动适应自然条件和对自然资源的单向索取状态,根本谈不上对西藏生态环境客观规律的认识,也谈不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问题。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生态环境不断得到加强、人民得到生态实惠的60年。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两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牢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职责使命,深入实施以南北山绿化工程为抓手的国土绿化行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体系,全面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水土流失、荒漠化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颁布《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西藏自治区冰川保护条例》等规章制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已经成为西藏最亮丽的名片。通过设立生态岗位,推动生态领域绿色就业、创业和增收,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赢”。推动西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西藏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保持良好,生态环境质量始终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自治区成立开启了边疆发展、边境安全、边防巩固的现代化之路。旧中国长期有边无防。边境地区因受地理等因素影响,长期封闭隔绝、更是边远落后的代名词。自治区成立以来的60年,是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的60年。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边疆治理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自觉把边境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来思考谋划,紧扣加快边境发展、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这条主线,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持续深化“五共五固”活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断强化人口和经济支撑,把项目资金更多向边境一线倾斜,把公共服务向边境地区延伸,一张安全可靠的“光明网”“民生网”让边境群众幸福满满。如今,西藏所有边境县、乡镇、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爱国守边意识在各族群众心中早已深深扎下了根,人人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60年春华秋实,60年沧桑巨变。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党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正确的。历史将继续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珍惜宝贵经验、开创美好未来

60年巨变举世公认,60年成就鼓舞人心,60年经验弥足珍贵。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大好形势、十分珍惜历史经验、十分珍惜宝贵机遇,高举旗帜,开拓进取,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奋勇前进。

奋进新时代,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作为“纲”和“魂”,确保西藏各项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指导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中,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一以贯之抓好贯彻落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锚定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全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努力做到民族团结进步走在全国前列;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做到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努力做到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走在全国前列。

奋进新时代,必须坚持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着力实现长治久安。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西藏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重大政治任务。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把西藏安全稳定工作置于国家安全大局中思考、谋划推动,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坚持底线思维和问题导向,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以科学化机制和常态化、法治化理念,把维稳工作做在日常、做到经常、落实在基层,牢牢掌握反分裂斗争主动权,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奋进新时代,必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西藏工作的战略性任务。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深入落实“四大工程”“六项行动”,深化拓展“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教育,持续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开展“四史”及西藏地方和祖国关系史教育,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形有感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着力在“导”上下功夫,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奋进新时代,必须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藏的第一要务,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要牢牢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依托资源禀赋,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经济实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奋进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生连着民心,改善民生是西藏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要始终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价值取向,把群众身边的小事作为党委、政府的大事来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奋进新时代,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两山”理念,正确把握生态安全和发展安全、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的关系,深入实施以南北山绿化工程为抓手的国土绿化行动,切实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奋进新时代,必须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确保边防巩固边境安全。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既是边疆民族地区,又是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必须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大力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着力提升边境地区国家安全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奋进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西藏各项事业提供坚强保证。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辉煌成就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做好新时代西藏工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描绘的壮美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各类人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有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的拼搏奋斗,西藏的未来必定更加美好,西藏的成就必定更加辉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必定早日实现!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