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民族团结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加措:
缝衣针随身几十载 传承非遗志不忘

发布时间:2022-03-17 作者:郝奕凝 来源:拉萨日报

在墨竹工卡县唐加乡拉东村7组,加措正认真地指导着学徒纳鞋帮。走廊里,女婿洛桑正在赶制别人订做的藏式帐篷。2009年,洛桑与加措的女儿白玛卡珠结婚,并从零基础开始学习服饰制作。如今,除了藏戏面具的一些细节,藏装、帽子、帐篷、藏靴等服饰他都能独立制作,是加措的得意弟子,和岳父加措、妻子白玛卡珠一起撑起了家里的生意,传承着祖辈的技艺。

洛桑说:“我刚来的时候不会缝纫,之后在岳父的教导下慢慢学习,现在做藏靴和服装都没问题,做藏戏面具还需要有人协助。以后我会继续学习,将这门手艺学好,传承技艺。”

除了自己的女婿,加措还有3名学徒已经学成出师,并且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现在还有4名学徒在学习。加措告诉记者,他收徒不仅是为了发扬家族技艺,也是为了让徒弟们掌握一门技术,能够靠着这门手艺提高收入。

加措告诉记者:“我想多带几个学徒。在他们学习期间,我会将自己的收入分给他们。选学徒时,我也会优先考虑村里比较困难的家庭。”

加措是达布林耐家族第五代传承人,达布林耐家族裁缝技艺约起源于公元1560年,讲究纯手工制作,要求技艺精湛、精细,作品是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集合,主要特征是大部分工序由手工制作,相比其他现代民族服饰,有更大的难度、作业量更大。460年过去了,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加措仍旧坚持着家族技艺传统的做法。

“这个面具的做法与以前相比基本没有变化,改变太大就会丢失了以前的工艺。”说到自己家族的技艺,加措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加措从7岁跟着父亲学习裁缝,父亲走到哪儿就把他带到哪儿。在加措家二楼的客厅里,墙上挂满了各种藏戏面具,其中一些是加措父亲做的,已经保存了几十年,很多材料现在已经买不到了。旁边木架子上,摆放着藏靴、藏式帽子和颇有些年头的工具,以及加措父亲获奖的证书。无论是父亲制作的藏戏面具和藏靴,还是加措随身携带几十年的针,都是家族裁缝技艺的见证。

“这个藏靴我已经保存了很多年,是我父亲纯手工制作而成,以前他参加过墨竹工卡县的比赛,并获得了奖项,他的作品不管是价值还是意义都很非凡。我现在做藏靴都会参考这些样式来做。”加措说道。

为了更好地传承家族技艺,加措不仅打破了家族传统,广收学徒,更是在2015年成立了达布林耐家族裁缝技艺有限公司,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进入公司,学习这门技艺。2018年,加措被评为拉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布林耐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女儿白玛卡珠也是县级代表性传承人。有了第六代传承人,对于家族技艺的传承、发扬,加措更有信心了。

加措说:“我现在计划建设厂房。公司订制演出服的单子比较多,一个人忙不过来,我打算再招收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扩大学徒规模,让公司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