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民族团结

让良种扎根田地间 ——记“最美科技特派员”次仁曲珍

发布时间:2023-02-07 作者:莫瑞英、旺姆 来源:拉萨日报

2022年以来,市科技局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体系和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原则,不断壮大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广大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农村基层,积极为农村引进实用新技术和农业新品种,开发农业科技项目,建立农业示范基地,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科技人员与农户的结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自达孜区唐嘎乡的次仁曲珍就是我市“最美科技特派员”之一。

学习练本领富民做表率

早在七、八年前,为了改善达孜区落后的种植状况,次仁曲珍和丈夫高永乾赴区外走访参观、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在家乡进行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经过精心筹备,于2016年3月成立了达孜区金麦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她任公司董事长。于同年12月成立达孜区麦之穗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她任合作社法人。公司和合作社坚持以反季节蔬菜促增效,以饲草产业促增收的模式,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和青贮饲草种植。目前,共流转土地4300余亩,温室大棚90栋。次仁曲珍和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发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整理出一套青贮玉米高原种植的技术规程。

与此同时,在保证公司和合作社正常运营、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她尽最大努力吸收当地农牧民和建档立卡户加盟合作社,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公司现提供就业岗位92个,辐射带动农牧民达到424户,带动部分农牧民增收约1.4万元。2017年至2021年,每年人均分红1000元,累计分红150万元。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流转土地8400余亩,租赁温室大棚28栋,共计发放土地流转费和大棚租赁费共计1529万元。

科教兴农做先锋

公司和合作社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志智双扶”的政策要求,组织开展技术培训,通过理论讲解、现场指导、问答互动等形式,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前沿的种植理念传授给当地群众。次仁曲珍已组织饲草种植技术培训9次,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13次,有1100余人参与培训并受益。

次仁曲珍在作为科技特派员期间,先后在达孜区、林周县和墨竹工卡县等地结合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掌握的农业种植技术进行了多次宣讲。她利用公司现有设备,免费帮助当地农民收割青贮玉米饲草和燕麦饲草,并把饲草生长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大家。

在传授技术的同时,她更不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2016年12月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培训班;2017年6月参加农业部组织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2017年11月在昆明参加“基层科技人员种植技术”培训班学习;2018年8月参加“西藏自治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示范班;2018年参加北京农林科学院设施蔬菜及食用菌高效生产技术培训。

2017年她了解到唐嘎乡罗普村村民旦真旺杰家生活很困难,老婆腿部残疾,只有一个女儿拥有劳动力,两个外孙还在上学,次仁曲珍拿出5000元慰问了旦真旺杰一家。2017年12月,夫妻两人采购大量的棉衣、棉被、书包和文具等价值5万元的物品,慰问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长所乡完小,给边远地区的孩子们送去温暖。2018年又给唐嘎乡罗普村的三户贫困户每户2000元的慰问金。2019年年底给达孜区小学的孩子们送去了棉衣,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夫妻俩也更坚定了她们创业的初衷——自己富不是真的富,只有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民族团结当先进

次仁曲珍和丈夫高永乾结婚以来,共同经历了许多坎坷和磨难,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夫妻二人同心协力,迎难而上,不但干出了一番事业,带动父老乡亲增收致富,还组成了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两人不仅是事业上的亲密搭档,更是生活中的恩爱夫妻。生活中,夫妻两人共同操持家务,孝敬父母老人,重视子女教育,是当地群众人人称赞的民族团结家庭;工作中,夫妻二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责,谱写了一段藏汉夫妇携手创业的佳话。

如今以次仁曲珍为代表的“最美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党“三农”政策的宣传员、农业科技的传播者、技术创新的“领头羊”、村民致富的带头人,他们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