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雅鲁藏布江畔,核桃树影婆娑。在加查县,一场场“核桃树下话团结”的活动,让各族群众围坐一起,话家常、谈发展、感党恩。
近年来,加查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与工作专班,制定细化方案、建立26项制度,累计安排专项经费1517万元,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今,加查已创成自治区级模范单位20个、市级106个、县级全覆盖,并于2022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2024年承办山南市经验交流现场会,示范效应持续放大。
在全市首家县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展板与实物串联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红石榴”驿站、民族团结广场、团结街、“宜加”同心公园等阵地,把团结教育融入日常;新媒体专栏、主题宣讲、文艺作品与宣传片同频共振,常态化开展的演讲比赛、运动友谊赛、共度节庆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更加坚定“五个认同”。
走进冷达乡共康村,核桃种植户索朗次仁正将刚下树的核桃装车。“以前核桃只能卖干果,现在有了核桃肽、核桃油深加工,价格翻了几番。”在加查,特色农牧业、文旅与民族手工等富民产业协同发力,藏木、加查水电站等相继投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一。
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与“无证明县”改革,让办事只跑一次;放宽落户与随迁子女入学政策,让各族群众更好融入城镇。“宜加一家亲”更是架起鄂藏两地的“三交”桥梁,1200余名青年学生、僧尼和群众参与国情教育等活动40余场次,在宜昌设立就业基地2个、创业中心1个,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落户加查,98名加查籍高校毕业生和群众在宜昌就业,“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拓宽了视野、增进了认同。
加查县将“党建+基层治理+民族团结”深度融合,把团结理念写入村规民约、融入日常管理。近三年来,全县未发生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或案事件;和美乡村建设投入3.4亿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显著改善,非遗“哲巴卓舞”“木碗制作技艺”等在传承中创新,成为增收与自信的金钥匙。
现在的加查,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向同行。“核桃树下话团结 雅江河畔感党恩”正成为这片土地温暖的日常与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