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群团工作

西部计划志愿者张瑜:
甘做教育路上的“铺路石”

发布时间:2025-04-01 作者:晓勇 来源:西藏日报

2008年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身份初次进藏,到后来以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考第一的成绩留藏至今,张瑜已经在西藏工作生活了17年。

初心驱动令她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张瑜是河南省长葛市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父母在当地基层从事教育工作,希望她成为一名大学老师。但张瑜自小志在远方。

初中时,她曾读过一套中科院的科学丛书,其中一位科研工作者写到了在林芝考察原始森林的经历,这让她对西藏有了美好的初印象。

“20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坚定了我进藏的想法,既想看看西藏与其他民族地区有何不同,也希望能在青春最热烈时,做点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初心驱使张瑜随时关注着西藏。

2008年,张瑜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尽管,那年西藏从区外招募志愿者人数为历年最低,但她还是很幸运地成为少数人中的一员。

张瑜在自治区教育厅机关度过了两年的志愿服务期,接触到不少“藏二代”“藏三代”,也结识了很多藏族朋友,对西藏的认识逐渐从书本和文字变为亲身感受。

“两年的志愿者生活既美好又充实,能在西藏多看看、多做点事情挺好。”张瑜发现,跟她此前成长地和调研实践过的民族地区相比,西藏有很多不同。

那时的张瑜既有意愿留在西藏基层工作,也考虑父母的心愿想考研回北京。也许真是缘分使然,2010年西藏公招考试为张瑜做了并不艰难的抉择——她以第一名的成绩留藏再续缘分。

从街道办开启的西藏青春岁月

2010年8月,张瑜成为拉萨市城关区两岛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此后15年里,从基层街道办到城关区区直机关、从边境乡村再到拉萨城区;从强基惠民基层组织建设、到大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张瑜的人生维度不断得以延伸和扩展,曾经年少时的个人梦想与火热的生活实践,成为她此后坚定扎根西藏、服务祖国边疆的具体行动。

2010年,张瑜刚到两岛街道办时,这个拉萨流动人口最多、最快的街道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人员需身兼多职,才能捋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张瑜说,街道办的工作对她后续工作价值观影响极大,而她最爱的还是教育工作。在基层历练3年后,她于2014年1月经自治区公务员遴选考试回到自治区教育厅工作。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在边疆地区尤为重要。”张瑜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事关未来的基础工程,是育人的重中之重,也是西藏教育最值得推崇的亮点。

“坚持以经典阅读、实践教学、红色研学等各种方式把思政课堂、思政教育拓展到社会大课堂,让青少年学生走出校园,亲眼看到并体会西藏繁荣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她如是说。

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西藏的师生走出去看看

“要让教育真正融入身心、触及心灵,从小种下爱国爱家的种子。也要力所能及地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更多的老师坚守育人初心、提升自身素质。”无论是以教育信息化的形式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所有学校,还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西藏的师生走出去看看……张瑜认为教育应努力为西藏的孩子打开通往外界的一扇窗。

“来西藏学校调研的区外教授专家,常常惊讶于在偏远高海拔的艰苦环境里,不同民族的孩子都能接受15年公费教育,跟全国其他省市一样同步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材和线上优质教育资源。”张瑜说,人们常说教育成效难以立竿见影,但西藏教育的变化确实已经显而易见了。

张瑜说自己很幸运,是西藏教育发展的亲历者、实践者,更是记录者和探索者。未来,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身边人做更多的实事,让西藏教育稳步向前,让西藏人民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为西藏社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