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缝纫邦典实操培训现场。拉萨融媒记者 大索朗曲珍 摄
为破解传统托养服务“重照护、轻赋能”的困境,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动求变,积极探索“托养+”创新实践路径,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巧妙融入文化传承元素,打造“技能提升+精神滋养+尊严创收”三位一体服务新模式,为托养残疾人开辟稳定的收入渠道,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日前,拉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与西藏叁柒实业有限公司合作的订单式辅助性就业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活动现场,双方共同为“订单式辅助性就业爱心企业”揭牌,随后,为托养对象开展了技能培训“第一课”。培训老师全程密切关注每位托养对象的操作情况,示范正确的操作手法。
西藏叁柒实业有限公司员工旦增平措说:“作为企业,我们始终秉持回馈社会的理念,专程来这里开展缝纫邦典实操培训。希望通过此次培训,让他们能实实在在掌握一门技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据介绍,此次与西藏叁柒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订单式藏装手工培训,是“托养+非遗传承”“托养+辅助就业”的创新实践,让托养对象从过去单纯的“被动受助者”转变为“文化传承者”和“价值创造者”,在一针一线的指尖技艺中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今年40岁的托养对象次仁罗吉,曾因残疾而自我封闭,如今他能在手工台上熟练操作,对学习手艺满怀热忱,对未来充满信心。“自从身体残疾,我很是自卑,连出门的勇气都没有。2016年,我来到托养服务中心,这里科学安排锻炼,合理规划饮食,我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心情也格外舒畅了。在这里,我学会织毛毯、做花束,生活渐渐有了盼头。今天,西藏叁柒实业有限公司专门派人来教我们缝纫邦典,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能增加收入。”次仁罗吉说。
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主任巴桑卓玛说:“从藏装手工订单项目以及文旅产品来说,托养的残疾人群体,通过参与非遗产品的生产,不仅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更在指尖技艺的传承与创作中重树自信,以一份体面的劳动,书写品质人生,实现自我价值。”
“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将持续深耕辅助性就业领域,探索更多新模式,在与西藏卓番林文化有限公司、西藏叁柒实业有限公司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社会优质资源,充分调动残疾人积极性,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价值,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巴桑卓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