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群团工作

墨竹工卡县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撑起一片勇敢追梦的温暖天空

发布时间:2025-10-17 作者:刘琳琳 格桑伦珠 来源:西藏日报
在墨竹工卡县,一股温暖而坚定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一个特殊群体的命运。这里的残疾人事业正向着更高质量、更具尊严的“赋能发展”目标扎实迈进。

轮椅上的“网红”舞者

清晨,当初升的太阳照亮墨竹工卡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的院落时,26岁的赤列顿珠已经开始了他一天的“必修课”:调整好手机支架,对准镜头,露出标志性的阳光笑容:“大家早上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墨竹赤列!”紧接着,音乐响起,他操控着轮椅,随着节奏灵活地摆动身体、挥舞手臂,一段充满力量的锅庄舞在轮椅上绽放。

这位肢体残疾的青年,凭借其在轮椅上演绎的独特舞蹈和乐观的精神,在抖音平台上吸引了近3000名粉丝,他发布的舞蹈视频,单条最高点赞量超过了3600次。小小的手机屏幕,成了他连接外界、展示自我的广阔窗口。

而今年10月的一次经历,则将他的舞台从方寸屏幕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现实空间。在“西藏胖哥百姓舞台”上,面对现场观众和线上两万余名网友,赤列顿珠毫不怯场。他操控轮椅,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自信与热爱,精彩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喝彩,也感动了无数屏幕前的网友。

“以前,我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房间里,感觉世界很小。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拥有这么大的舞台,能通过舞蹈把快乐传递给大家。”赤列顿珠动情地说,“是县里和供养中心持续的鼓励与支持,给了我实现梦想的勇气和条件。”

赤列顿珠的故事,是墨竹工卡县残疾人事业实现从“保障基本生存”向“支持精神追求、赋能个人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折射出墨竹工卡县委、县政府及残联组织工作理念的深刻变革与实践创新。

精准服务托起“稳稳的幸福”

据统计,墨竹工卡县现有持证残疾人1560名,涵盖了视力、听力、肢体、智力、精神等多种残疾类别。其中,肢体残疾人数最多,达到了759名。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需要被看见、被关怀、被支持的个体与家庭。面对这一庞大而多样的服务群体,墨竹工卡县残疾人联合会始终将残疾人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探索并建立起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高效服务模式,通过一系列扎实而系统的举措,为全县残疾人撑起了一片可以勇敢追梦的温暖天空。

墨竹工卡县严格落实各项补贴政策,用“真金白银”为困难残疾人家庭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全县已为491名重度残疾人和107名生活困难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共计127.9万元;为73名残疾人落实了重点关爱特殊补贴,金额达25.20万元;高度重视残疾儿童的未来,为69名0至16岁残疾儿童发放康复补贴11.1万元,为他们及早进行康复干预、改善功能提供了资金支持;同时,为激励和补偿监护人的辛勤付出,为110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发放补助资金17.16万元。这一系列精准直达的补贴,像一场场“及时雨”,有效缓解了残疾人家庭的经济压力,为他们托起了“稳稳的幸福”。

扎实行动 暖心关爱

针对残疾人日常生活中最迫切的无障碍需求,墨竹工卡县按照“一户一策、按需改造、应改尽改”的原则,扎实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通过安装扶手、改造坡道、降低灶台等个性化设计,从根本上改善了他们的居家生活环境。此外,还为175名有需求的残疾人免费配发了轮椅、助行器、助听器等多种辅助器具和护理用品,大大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在康复服务这一核心环节,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细致入户调查,全面掌握重度残疾儿童的康复与照护需求;同时积极协调外部资源,与拉萨市精神卫生福利院建立合作,成功将6名精神障碍患者送入机构进行集中收治和专业康复,并为12名残疾患者协调解决了共计6.034万元的医疗费用,帮助他们最大程度地恢复社会功能。

与此同时,墨竹工卡县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宣传活动和关爱行动,在今年藏历新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2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发放慰问金达16万元;在全国助残日期间,开展“读一本书、看一次电影、游一次园、参观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文化活动”系列活动,有效丰富了残疾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邀请专业讲师普及残疾预防核心知识,提升公众的残疾预防意识。更重要的是,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积极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人搭建平台、创造机会。通过选拔培训,选派的选手在拉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1金1银1优的佳绩;严格落实按比例就业制度,目前已有12家单位登记安置残疾人;并投入12.5万元专项资金,协调驾校为25名残疾人开展驾驶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实用技能,为未来拓宽就业领域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赤列顿珠的“抖音舞台”展现出的个体精神光芒,到全县1560名残疾人在政策普惠与精准服务下实现的“幸福生活”,墨竹工卡县正用一项项扎实的行动、一件件暖心的实事,诠释着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这里的残疾人,正稳步从“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基本保障,向着“乐有所享、业有所就”、人生出彩的更高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