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人给香花槐铺设地膜。拉萨融媒记者 王静敏 摄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作为西藏首个河谷地区规模化生态建设与修复的代表性工程,是拉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生动缩影。自启动以来,拉萨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志在将南北山打造成西藏生态文明的闪耀名片。
近日,记者来到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曲水县2024年一期三标段3号和4号点位。正值寒冷的冬季,山体在晨曦中略显暗沉。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该区域日照时段集中于中午12时至下午6时,约7小时。基于地理与光照条件,近公路处遍植油松、樟子松、果杏、白榆树等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而远山则以绢毛蔷薇、江孜沙棘等灌木为主。此标段总面积7546.8亩,其中种植面积3620.1亩,涵盖封山育林1847亩、播种造林2079.2亩,乔木与灌木株数分别达205057株与249163株。
在曲水县2024年一期二标段点位,记者看到冬日里的黄刺玫、红刺玫等生长状态良好,工人们正为香花槐铺设地膜,一锹锹土掩埋在地膜之上,既防土壤流失,又保植株温暖。
据该点位负责人介绍,此地立地条件恶劣,山势陡峭,部分区域骡马难行,只能人力背运。山坡上,水管蜿蜒,山路崎岖,树苗成林,皆为造林者心血所铸,每一寸土地都印刻着他们的艰辛。
据了解,该标段占地6863.2亩,包括植树造林5636.1亩,乔灌木栽植量达754040株(含初植与补植),播种造林179.3亩,播撒种子82.1千克,封山育林1047.8亩,铺设网围栏17173米,客土量12477.6立方米。因光照充足,适宜黄刺玫、红刺玫等植物生长。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不仅是西藏山体造林的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更是惠及民生的福祉工程。工程推进迅速,规模空前,昔日荒山渐披绿装,生态家底愈发厚实,无数造林者见证拉萨南北山从荒山到“绿海”的蜕变。
曲水县达嘎镇三有村村民阿旺坚才说:“我在此务工一年有余,收入可观,能为家乡生态建设尽力,深感欣慰。”
为提升树木成活率,曲水县林草局精心谋划。科研团队深入剖析当地气候与土壤特质,筛选适配树种草种,并配备智能节水灌溉设施。
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曲水2024年一期一至三标段负责人桑旦格桑说:“我们将科学制定管养策略,提高苗木成活率,确保栽活成林。同时,依托专业技术与科研合作,为造林工程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如今,南北山树林不仅美化环境,更成为拉萨河谷防风固沙的绿色堡垒。伴随工程推进与植被繁茂,拉萨雨季提前,湿度温度上升,沙尘天气减少,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彰显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