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掠过布达拉宫的金顶,在海拔3650米的拉萨火车站,流线型穹顶折射出雪域特有的清冽光芒。综控室内,“95后”姑娘张晶和她的同事们指尖轻触操作台,20块液晶屏次第亮起,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铁路枢纽“智慧大脑”开始搏动。
走进被誉为“天路中枢”的综控室,14台计算机组成的“信息森林”正在吞吐数据:旅客服务系统、电梯应急模块、监控控制台,张晶的工作台如同交响乐指挥台,通讯矩阵上多个频段的对讲设备随时可能响起。
“安检口需要轮椅支援。”监控画面里佝偻的身影让张晶瞬间绷紧神经。她的指令通过对讲机传达到客运值班员的手持终端,5分钟内,工作人员推着轮椅抵达现场。当年迈的老阿妈颤抖着握住客运员的手连声道谢时,监控画面定格了这一温暖时刻。
“Z22次列车2分钟后开始检票,注意扶梯人流。”张晶的目光在22块监控屏间快速巡弋,耳麦里同时接收着站台接车组的现场汇报。在她手边的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整点的设备巡检数据——从候车厅LED屏的色温偏差到站台安全线的像素识别精度,所有参数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入夜后的综控室更显魔幻,智能监控系统的荧光映照着张晶和同事们年轻的脸庞。同事王悦介绍说:“通过监控识别候车厅人员密度,我们可以提前30分钟预判服务压力。”此时,在她们身后,智慧广播系统正用汉藏双语播报寻物启事。
“老一辈铁路人用铁锹凿穿冻土层,我们用数据攻克高原反应。”张晶说。为了保障列车顺畅运行,张晶、王悦及她们的同事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她们不仅要密切关注每一块屏幕上的信息,还要随时监听对讲机内容,并及时回复呼叫。在这种高要求的工作环境下,精神高度集中是她们工作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列车的安全发车和准时到达,还是每块显示屏上信息的准确无误、每个广播通知的按时播出,都离不开综控员的精准操作。”王悦介绍说。作为火车站的幕后英雄,她们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但她们的工作至关重要。无论是旅客进站、候车,还是列车到发,每一个环节都在她们的严密监控之下。通过高清摄像头和智能监控系统,她们可以实时掌握站内动态,确保任何异常情况都能被及时发现并处理。
当繁星再次布满拉萨河上空时,综控室里灯光依旧亮如白昼。在这儿,新一代铁路人在距离天空最近的铁道线上,铺设通往未来的智慧天路。在那些闪烁的光点之中,既闪耀着千年唐蕃古道的驼铃记忆,也跃动着交通强国的时代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