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五位一体

中央媒体采访团探访雪域
解码西藏快递业60年“云端蝶变”

发布时间:2025-08-14 作者:拉姆次仁 来源:拉萨日报

8月5日至6日,由中国邮政快递报社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以“跟着快递看中国·雪域风华”为主题,深入拉萨顺丰丰泰产业园、申通智慧物流园等进行实地探访。此次探访,采访团通过实地参观、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透过快递业的“毛细血管”,详细了解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物流行业从人背马驮到智能分拣的跨越式发展。

在堆龙德庆区顺丰丰泰产业园D仓,西藏首个全自动分拣场地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伸缩皮带机有序运转,小件智能分拣柜高效处理3公斤以下的包裹。这套系统使分拣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了50%。顺丰工作人员介绍:“拉萨中转场承担除昌都外所有进出港快件,当天分拣的包裹次日达各地市,隔天可完成派送。”这让现场媒体记者直观感受到了“高原速度”,不少人一边用手机拍摄设备运转细节,一边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数据,眼中满是惊叹。

目前,西藏顺丰日均出港件约2万件,其中松茸、虫草、藏药、藏鸡蛋、牛羊肉等特色产品占比达50%左右。空中货运通道的完善,正成为推动西藏特产走向更广阔市场的重要助力。

在申通智慧物流园,3000平方米的分拣区内,申通与韵达合并的分拣模式高效运转。智能系统日均处理10万件包裹,占全区总量的80%至90%;即便是1600公里外的阿里措勤县,每天进村的快件也有45至50件。这些数据背后,是物流人的坚守。采访团从座谈会上了解到,进藏快递多经青藏线陆运,22米加长货车需双驾驶员轮值,70小时不停歇地走完3天路程。“唐古拉山路段的高原反应可能危及生命,司机可以轮换休息但车不能停。”申通负责人的话中,藏着从“无”到“有”的跨越——如今进藏时效虽比区外慢2天,却已是天翻地覆的进步。

特殊的地理环境催生出独特的服务模式。由于西藏地区分散,难建驿站,企业便以75%至78%的上门率保障民生;偏远乡村靠“邮快合作”延伸服务,日喀则、山南等地的加盟网点,已实现与区外统一的时效、服务、安全标准。

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家邮政局新闻办公室外联部副主任戴元元在采访中表示,6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邮政快递业不断完善基础网络,充分发挥流通带动消费的现代化先导产业作用,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能。此次带领中央媒体以“向西向下”的视角走访,正是为了通过行业发展,凸显西藏经济在快递物流网络支撑下的快速成长。他介绍,此次西藏之行走访了当地邮政及民营快递企业的分拣中心、末端网点,直观看到了邮政快递业在西藏的网络完善程度,也了解到行业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群众网购消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记者们都感慨良多。

2005年快递网点刚开通时,业务量寥寥无几,如今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全自动分拣的智能场景,到青藏线上的货车灯光,中央媒体的镜头与笔,正将西藏快递业的60年蝶变,写成新时代雪域风华的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