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五位一体

卓玛:
初心不改三十八载 爱心筑就民族团结之家

发布时间:2025-10-14 作者:小索朗曲珍 来源:拉萨日报
在雪域高原,65岁的卓玛用38年岁月,默默谱写出一曲跨越民族的仁爱之歌。她倾尽家财、无畏坎坷,先后帮助230余名各族困难群众走出困境,更凝聚起一支百余人的爱心团队,以实际行动展现出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卓玛”在藏语中意为“仙女”,在数百位受助者心中,她便是真实存在的“仙女”。自1987年起,深知贫困艰辛的卓玛,不分民族,毅然拿出工资甚至贷款,每年坚持向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伸出援手。16岁成为公职人员的她,长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对一帮扶: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残疾人开展技能培训,为重病患者奔走寻医,还把无依孤儿接回家中视如己出。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村有很多困难群众。”卓玛说,她帮助过的人里,既有汉族同志,也有藏族同志,涵盖残障人士、孤儿、孤寡老人和失足青年,“只要他们找我帮忙,我都会全力以赴。”有人不理解她的做法,觉得她“傻”——把工资甚至贷款都投进爱心事业,即便经历过车祸、重病住院,也从未停下脚步。“看着这些有困难的人能通过我的帮助过上好日子,我比拿到任何荣誉都开心,为国家做贡献本就理所应当。”

2004年,卓玛在曲水南木孤儿院遇到患有急性中耳炎的男孩旦增尼玛,还意外发现孩子患有传染性双肺结核。她没有丝毫犹豫,当即把旦增尼玛接回家中照料:自学营养知识搭配食疗、改造通风居所、坚持每日消毒……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照料,旦增尼玛奇迹般康复。此后,卓玛又资助他从小学二年级读到浙江宁波大学。如今,旦增尼玛已在宁波工作三年,这段跨越距离的“母子情”始终未变。“阿妈啦,在干什么呢?”“在那边要照顾好自己,多锻炼。”视频通话里的叮嘱,是两人日常温暖的缩影。

2010年卓玛退休,次年创办“卓玛爱心家园”,以“培训+就业+创业”模式持续帮扶困难群体。她的善举也感染了许多人,从事旅游行业22年的徐浩森便是其中之一。2021年3月,徐浩森在山南琼结县采购旅游物资时,偶然看到卓玛帮扶两位残疾老阿妈——一位腰直不起来,一位腿走不了路。了解到卓玛是“卓玛爱心家园”创始人后,他深受触动,主动提出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团队。“现在我们团队已有110多人,希望在卓玛老师带领下,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徐浩森说。

在“卓玛爱心家园”,许多生命重燃希望。来自山南的洛桑边旦,因母亲脑出血半瘫,家庭陷入绝境。卓玛不仅给了他工作机会,还帮忙照顾他的母亲。“卓玛老师留我在身边工作、发工资,还帮我照顾妈妈,我特别感动。”洛桑边旦说,等自己日子好起来,也要成为像卓玛一样的人。

至今,“卓玛爱心家园”已荣获“社会福利企业”“残疾人民族手工艺培训点”等称号,卓玛个人也获得“自治区三八红旗手”“助残新闻人物”等荣誉。38年来,车祸、重病都未曾阻挡她前行的脚步。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卓玛用行动证明:民族团结从不是口号,而是不同民族兄弟姐妹以心换心、守望相助的真情。从一盏灯到一束光,她的爱心家园,正成为雪域高原上民族团结、心灵相依的温暖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