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五位一体

“文明新风顺着山沟往里钻”
——山南市着力实施“民生微项目”

发布时间:2025-10-22 作者:孙开远  罗布扎西 来源:西藏日报

走进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日玛岗村村委会大院,3间亮堂的澡堂连着宽敞的阳光棚,刚洗完澡的次仁曲宗老奶奶正踩着防滑垫出来,手里还攥着工作人员给的洗发水:“走几步路就洗上热水澡,连拖鞋都给备好,这日子美得很。”

这个被村民喊作“家门口的便民空间”,藏着山沟里的民生文章。

日玛岗村挤在狭窄山坳里,八成农户因院子小,建不了洗澡间。68岁的村民旺旦格桑以前冬天洗澡得跑去县城,“年纪大了真不敢折腾”;村民扎西达瓦的儿子调皮贪玩,回到家里总把自己搞得脏兮兮,洗起来也不方便,他的校服靠柴火烘,总带着焦痕,“看着他穿着发皱似的校服上学,心里堵得慌”。

驻村工作队走家串户唠出来的难题,很快有了回音。

先从县上争取10万元建起3间澡堂,恒温热水器、洗衣机配齐;发现村民洗完衣服没处晒,从乡党建经费里筹3万多元搭起阳光棚。“以前洗被套得等大晴天抢晒谷场,现在随时洗随时挂。”次仁卓玛指着棚下整齐的衣物笑出褶子。

这贴心劲儿藏在细节里。热水开关贴着汉藏双语的“热”“温”标签,驻村工作队队员手把手教老人用设备;澡堂门口铺着厚厚的防滑垫,连洗发水、拖鞋都考虑到了。每周五到周日的“学生专场”更热闹,白玛曲珍再也不用穿带焦痕的校服:“叔叔阿姨帮我们调水温、洗衣服,现在校服总是干干净净的。”

小空间正悄悄改变大生活。以前村民俩月洗回澡是常事,现在澡堂天天有人排队。驻村工作队趁势搞“清洁家庭”评选、请医生讲卫生课,嘎珠家就变了样:“洗完澡浑身舒坦,回家就想擦桌子拖地,家里亮堂多了。”

这并非个例。在山南,越来越多“民生微项目”正在乡村扎根:乃东区结莎社区的“布谷学堂”帮150个孩子辅导作业,驻村工作队队员还带着医生上门给老人体检;曲松县花48万元给供养中心盖了澡堂和晾晒房,幸福食堂日均照顾30位老人;就连唐布齐村的菜农,都能在“党群驿站”里歇脚喝热水。这些事儿看着小,却精准戳中了群众的急难愁盼。

“这正是我们学习‘千万工程’经验的实在做法。”日玛岗村驻村干部说,“乡村振兴不用贪大求全,把洗澡、晒衣这些小事办扎实,就能让文明新风顺着山沟往里钻。”如今的日玛岗村,澡堂里的水声、晾晒棚的笑声、微信群里的健康知识分享,正编织成高原和美乡村的温暖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