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拉萨要闻

党建引领+村民自治 公堂村“小环卫”撬动“大治理”

发布时间:2025-04-02 作者:齐永昌 来源:拉萨日报

图为公堂村环卫队打扫辖区卫生。拉萨融媒记者 齐永昌 摄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城关区蔡公堂街道公堂村的藏式白墙上时,16名身着橙色马甲的村民已开始穿梭于街巷之间。扫帚与水泥路摩擦的沙沙声,奏响了该村环境治理的“进行曲”。作为城乡接合部环境治理的探路者,公堂村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小环卫”撬动“大治理”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的创新实践,让这个小村庄焕发出基层治理的勃勃生机。

党旗领航:村民自发成立环卫队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为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公堂村党总支书记强旦告诉记者:“城市主干道的环境卫生有专业环卫工人负责,但村里背街小巷的环境卫生往往成为‘死角’。为贯彻落实拉萨市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战略要求,我们村积极探索创新,自发成立了村居环卫队。”

在村党总支统筹下,公堂村构建起“1+N”工作体系:1个党支部统筹协调,多种自治机制协同发力。通过“三级联动”治理网络——党支部定标准、党小组划片区、双联户户长包巷道,以及村民大会动员、党员户承诺等方式,原本冷清的卫生整治议题成为全村热议的“头等大事”。这支村民自发组建的队伍建立了定时清扫机制,不仅改善了村居环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感,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基层治理效能提升探索出新路径。

机制创新:环保积分激发参与热情

公堂村创新推出“环保积分奖励”和评优评先等激励机制。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可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或公共服务,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村民积极性。环卫队不仅承担清扫任务,还通过张贴标语、发放手册、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提升村民环保意识。

藏历新年“古突之夜”,当家家户户围炉守岁时,环卫队员仍坚持清理爆竹碎屑。这种示范效应让群众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自愿参与环境整治的村民明显增多。村民尼玛次仁说:“这种‘面子+里子’的双重激励,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如今,连放学的孩子都会主动捡拾路边垃圾,“小手拉大手”成为村居新风景。

全域蝶变:从环境美到人心和

3月28日,记者在公堂村看到,各个背街小巷干净整洁。环卫队实行“早晚两扫、全天保洁”模式,实现日均0.3吨垃圾“日产日清”。更可喜的是,环境整治带来“裂变效应”:自激励制度实施以来,村里乱堆乱放投诉量下降90%,矛盾纠纷发生率同比下降40%。

“过去垃圾随风飘,现在巷道比家里还干净。环境美了,大家的心气也顺了。”强旦说。公堂村的实践不仅实现了环境改善和居民幸福感提升的双赢,还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基层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充分展现了村民自治的力量。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公堂村的实践证明:当党建“红线”串联起自治珠链,小村落也能奏响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强音。这一创新探索为基层治理注入了新活力,让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