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拉萨要闻

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
积极推进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发布时间:2025-05-09 作者:次珍 来源:拉萨日报

古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厚、深邃的中华古代文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保护古籍、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积极推进古籍文献数字化工作,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重新焕发生机,为深入研究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了积极贡献。

当春日的阳光和煦地洒在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内,从事古籍整理保护工作的色拉寺僧人琼达娓娓道来2004年他和寺里的7名僧人最初从事古籍整理保护工作的那段经历。“这些古籍都是我们寺内的,当时我们有8个人负责这项工作,我们首先将古籍上的灰尘仔细清理,再进行收集打包后妥善保存,那时就已经开始了古籍的扫描录入工作了,现在古籍保护得很好,已经出版发行了1000多册。”琼达说。

琼达告诉记者,为了更系统有效地开展古籍文献的搜集、抢救、保护和研究利用工作,2007年大昭寺和色拉寺整合资源优势,共同筹备建立了西藏自治区色昭古籍整理工作室。2014年2月经自治区民委、自治区文化厅和拉萨市委统战部批准后纳入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业务管理序列,挂牌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从2004年到2025年,他和同事们亲身经历并共同见证了在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西藏从古籍普查到抢救保护,从古籍修复到数字化建设,一本本珍贵的古籍珍本透过泛黄的纸张变得更加熠熠生辉的过程,更让他欣喜的是,如今一批批新鲜血液也加入古籍保护、出版研究和宣传推广工作中,让古籍里的文字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我来到色昭办公室工作已经有10年,主要从事古籍文字排版以及与出版社衔接相关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我也会继续为此贡献自己的力量。”工作人员索朗多吉说。

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成立以来,先后从各古籍存藏机构和民间搜集珍贵古籍文献5万函左右,通过整理、录入、编辑、校对形成1100种电子文本稿,并相继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及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等单位合作完成了出版发行。“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致力于藏文古籍抢救、搜集和整理工作,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作出了积极贡献。”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总编室主任雄努洛桑说。

为持续强化基层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雪域高原的深入发展,助力藏传佛教中国化进程,2024年12月5日,色昭图书馆正式挂牌。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负责人次旦多吉介绍,在色昭图书馆众多珍贵的古籍文献中,有一套系列丛书尤为珍贵、意义非凡。“在目前出版的1100多册古籍文献中,最珍贵的是由色昭办公室整理的《中华大典·藏文卷》,当时是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央代表团的礼品赠送给了各个寺庙。”次旦多吉说。

“我们之所以对做好古籍保护这项工作充满信心,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并对此作出了重要指示。藏文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有决心让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古籍文献‘活’起来,更好地呈现给广大读者。”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色昭办公室负责人洛桑达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