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黝黑、中等身材的扎西平措,马不停蹄地从外面赶回来,与等待他的记者边打招呼边解释:“这两天一直下雨,昨晚的雨下得很大,我们维修科的所有人员今早都去检查了,若发现问题,得马上解决。不然,就会从小隐患变成大问题。”
为确保古建筑安全稳定运行,布达拉宫管理处于2003年正式成立维修科。用扎西平措的话说:“有专业人员为布达拉宫实行日修岁修工作,365天都在为其做维护和保养。所以,布达拉宫一二期维修之后,再没进行过大规模维修,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2010年,扎西平措调至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至今。从开始接触到慢慢热爱这份工作,他有了一种使命感:“我们就是布达拉宫的‘保健医生’。”
他说:“每天光在单位的步数就不低于1.5万步,因为总是要上上下下围着布达拉宫转。加之是在室外工作,我们维修科的人都被晒得黑乎乎的。”
布达拉宫作为依山建筑,边脚不平,需搭建平层,共13层,7层以下是地垄,这也是布达拉宫的基础。共有千余间房屋需要日常维护。扎西平措说:“维修科的60余名工匠必须具备藏式古建筑维修的技术与经验,每天要仔细察看布达拉宫各处,哪怕是最细微的变动,也会去做预防性的维护。布达拉宫的土体保养、笾玛草墙体修复、墙体裂缝处理、腐朽构件更换、木构件更新、缝制建筑保护装饰布料、彩绘修补以及一年一度墙体粉刷工作等,都是由我们负责完成。”
“布达拉宫很大,总有人在围着这座古老的建筑转,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它、保养它。”扎西平措说,如今古建筑维修工作面临材料稀缺、技术传承难等多重挑战,需依赖传统工艺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和维护。因此,为适应新时代文物保护需求,布达拉宫管理处也在开展藏式古建筑科技保护研究,尝试研发和应用新的材料与工艺,以提升西藏传统古建筑的科学保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