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拉萨要闻

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六十年跨越式发展实现
从“生存保障”到“健康促进”的跃升

发布时间:2025-08-09 作者:格桑卓嘎  尼玛德吉 来源:拉萨日报

医疗卫生事业是守护人民健康的坚实屏障,更是民生福祉的重要基石。六十年征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拉萨市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以“规模扩张+质量提升+服务下沉”为主线,实现了从“生存保障”到“健康促进”的转型,绘就高原健康保障新图景。

医疗资源的覆盖广度,是衡量健康保障水平的第一把标尺。1965年,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总数仅193个,规模较小。如今,全市已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服务网络,各类医疗机构增至766家,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5494张,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现在看病比以前方便多啦!不用像过去那样为了看病跑很远,大部分问题在附近就能解决,省去了奔波的辛苦。而且就医流程也简化了不少,像挂号、取药这些环节都更便捷了,真的是越来越人性化了。”市民格桑说。

硬件提升的背后,是一支专业化医疗队伍的强力支撑。西藏自治区成立前,西藏卫生人员寥寥无几,如今拉萨市卫生人员总数已达13740人,其中执业医师4277人、注册护士4100人。

2025年,全市医护人员持证率达79.87%,医护队伍专业化程度大幅提升。

“我是2016年取得的职业医师资格证,2020年取得中级医师职业资格证。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以后,我在2017年开始单独管理病人。目前管理病例已经超过1000例,手术也到达到800台以上。”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张刚说。

2019年,拉萨市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2025年,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六统一”全覆盖,组建了287个村(居)基本公共卫生委员会和338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家庭医生总数达1093人。

“我是2016年搬到这里居住的。起初,身体稍有不适,我都得自己跑去医院就诊。后来,国家推出了贴心的惠民政策,为我们配备了家庭医生。现在,一旦身体不舒服,只要打个电话,医生就会及时上门服务。”恩惠苑居民拉玛说“家庭医生不仅医术精湛,还特别细心负责。特别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也感谢这些尽职尽责的医生们,让我们的健康更有保障。”

从“听诊器、血压计”的简陋年代,到如今“云端会诊、微创手术”的精准医疗——拉萨市通过“组团式”援藏已引进170余项新技术,县级医院实现桡骨骨折、心包穿刺等技术突破,远程医疗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紧密型医共体影像共享中心覆盖45个乡镇,真正实现“小病不出县,大病不出藏”。拉萨市人民医院高级创伤中心通过国家级认证,标志着“五大中心”建设由“建中心”迈向“强中心”。

西藏自治区成立前,农牧民分娩大多依赖土法接生,导致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60年来,拉萨市不断完善妇幼健康体系,妇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2024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8%,婴儿死亡率为2.17‰ 。

“过去,生育宝宝面临着较高风险,让产妇和家属忧心忡忡。如今大不一样了,不仅医保报销比例大幅提高,极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医疗技术更是日新月异,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医院环境温馨舒适,病房设施齐全,医护人员态度亲切耐心,从产前检查到产后护理全程都有贴心服务。”产妇家属旦增难掩喜悦。

“阜康医院是2005年4月28号成立的,一开始成立的时候我们只有一家院区,发展到现在4家院区,从当时50多名员工、50多张床位,现在发展到520张床位、1700名员工。我们这个院区一年大约有6200名婴儿出生。”阜康医院运营院长马磊说。

如今,拉萨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设施完善、人才队伍壮大,累累成果正广泛惠及各族群众。

“从1965年至2025年,拉萨市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机构数量从零星几家增至上百家,三甲医院从无到有。医疗技术从简单诊疗到复杂手术实现大病不出藏,人均寿命从35.5岁增至72.5岁以上。妇幼健康指标大幅改善。下一步,拉萨市医疗卫生系统将持续发力,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健康。”拉萨市卫健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陈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