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拉萨要闻

以“心”织暖网 守护幸福路
—林周县民政服务站开展关爱服务小记

发布时间:2025-09-19 作者:央金 来源:西藏日报


图为林周县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深入群众家中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本报记者 央金 摄


图为林周县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开展关爱服务行动。本报记者 央金 摄

清晨的阳光洒在林周县春堆乡卡东村的土路上,林周县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旦增旺姆背着装满蔬菜和药品的布袋,熟门熟路地走进仁增拉卓老人的院子。“阿妈啦,今天给您带了新鲜的萝卜,再把降压药给您续上。”83岁的仁增拉卓颤巍巍迎上来,拉着旦增旺姆的手笑得眼角堆起皱纹——这样的清晨探望,早已成为老人日常生活里的“定心丸”。

在林周县,像仁增拉卓老人这样被民政服务温暖包裹的困难群众还有许多。一直以来,林周县民政服务站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为核心理念,针对“一老一小”、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等“十类人员”开展精准关爱服务,用一件件实事、一声声问候,织就了一张覆盖帮扶与精神慰藉的民生暖网。

入户走访摸实情——

政策宣讲入人心

“家里有几口人?有没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每到一户困难群众家中,民政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都会拿出笔记本,一笔一画记录下他们的家庭情况、致困原因和实际需求。前期的入户走访,就像为精准帮扶“画地图”,让每一项措施都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除了摸清底数,政策宣讲也是民政服务站的重要工作。在“民政政策进万家、党的恩情记心头”主题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一边发放宣传手册,一边用通俗的语言讲解低保申请、临时救助、残疾证申领等政策。“以前不知道自己符合低保条件,听了讲解才知道怎么申领,真是帮我们大忙了!”现场一位村民感慨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民政政策走进了千家万户,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精准帮扶解民忧——

多元服务暖人心

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需求,林周县民政服务站推出了多样化的帮扶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工作人员主动协助办理低保、临时救助等手续,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于缺乏物资的家庭,积极对接爱心资源,通过捐赠衣物、食品、学习用品等,缓解生活压力;而对于需要精神关怀的老人和孩子,工作人员则化身“亲人”,用陪伴驱散孤独。

2025年上半年,西藏自治区江苏商会党委联合西藏阜康医院党委,在民政服务站的联络下走进江热夏乡农村幸福院,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送去温暖。活动当天,党员提着装满书包、文具和课外书籍的袋子,挨个送到孩子手中。“这是我收到最好看的书包!”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捧着新书包,眼睛亮晶晶地说,“以后我要每天背着它去学校,把课本和笔都放得整整齐齐。”党员蹲下来和孩子聊天,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追逐梦想,温暖的话语在幸福院里久久回荡。

6月24日,林周县民政服务站联合县教育局在林周县中学开展“呵护心理健康、促进快乐成长”主题宣讲。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罗老师围绕情绪调节、校园霸凌应对、性教育三大主题,用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的方式,为女学生送上实用的知识。“如何面对青春期的情绪波动?”“遇到校园霸凌该怎么办?”罗老师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还为积极参与的学生送上趣味小礼品。“这次讲座给了迷茫的我们一个‘答案’,希望以后能多开展类似活动。”卓玛同学听完课后,主动和工作人员分享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真情守护显担当——

“超职责”服务有温度

在春堆乡卡东村,仁增拉卓老人的故事,是林周民政服务“有温度”的生动写照。作为分散特困人员,83岁的老人无直系亲属照料,民政服务站工作人员将她列为重点关爱对象,用“亲人式”关怀覆盖了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每月至少3次上门探访,工作人员会帮老人做饭、打扫卫生,陪她唠嗑、散步。有一次,老人说想吃藏面,工作人员第二天就带着食材上门,为老人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藏面;老人需要就医时,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帮忙挂号、取药,还自掏腰包垫付医药费;到了换季的时候,民政服务站社工早早为老人备好棉衣,担心老人忘记缴电费,还主动帮忙代缴……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有啥困难找他们准没错。”仁增拉卓老人常跟邻居念叨。如今,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全面保障,精神上也有了依靠,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这份“超职责”的守护,不仅符合《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中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疾病治疗等权益的要求,更将基层帮扶从“保基本”延伸到“有温度”,为分散特困人员帮扶工作树立了典范。

下一步,林周县民政服务站将继续优化服务举措、提升服务效能,持续做好“十类人员”关爱服务工作。从入户走访的细致摸排,到多元精准的帮扶服务,再到温情满满的“亲人式”守护,林周县民政服务站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每一位困难群众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切实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