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拉萨要闻

非遗织就社区“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5-10-03 作者:拉巴桑姆 来源:西藏日报

清晨的阳光洒进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曲热林社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巴桑家的院子里,妻子曲宗正专注地织着色彩斑斓的“邦典”(藏族围裙),彩线在她灵巧的指尖翻飞。

谁能想到,几个月前,这个家庭还因丈夫大病、曲宗无法离家工作而困难重重。如今,伴随着“咔哒”作响的织机声,曲宗在家门口就完成了首笔订单,增收4620元,既能照顾家人,又有了稳定收入。这份希望源自社区“格桑花”手工编织团。

在曲热林社区,不少像曲宗这样的家庭主妇,因照顾老人孩子难以外出务工;一些残疾人受身体限制,就业更加困难。与此同时,传统的邦典编织技艺却因缺乏市场和传承人,日渐式微。

如何让困难群体增收,又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2025年初,曲热林社区党支部行动起来,成立了“格桑花”手工编织团志愿服务队,探索出一条“党组织搭台+企业助力+群众参与”的精准帮扶新路。

社区党员和社工一户户走访,“一户一策”精准识别困难家庭。他们不仅落实临时救助政策,更关键的是推动“技能培训+订单承接”帮扶机制,将曲宗等家庭主妇和残疾人吸纳进编织团。党支部架起桥梁,与西藏叁柒实业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让大家真正实现了“带着娃、守着家,增收致富两不误”。

古老的邦典编织技艺,成为打开致富门的钥匙。编织团构建起“社区组织+企业下单+能手传技+居家生产”的模式。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培训方向,社区里的编织能手“手把手”传授技艺,社工全程跟进协助。家庭主妇和残疾人利用碎片时间居家生产,指尖的技艺悄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项目启动至今,已带动80余名无固定收入人员参与,完成订单3000多件,创收超过9.9万元,真正做到了“零投入学艺、有订单增收”。

党员带头,群众互帮互学,形成了“党支部牵头、群众主导、企业支持、专业助力”的温暖合力。社区积极对接城关区政协、总工会等部门争取支持,与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供销渠道。

如今,社区里涌动着“闲时编织、忙时增收、邻里互助”的新风尚,“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幸福路”越织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