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拉萨市民委组织的第四批“高原红石榴·赓续中华情”参观团启程,前往江苏省、浙江省部分地区开展参观学习活动。包括农牧民代表、宗教界人士、致富带头人、社区工作者等在内的30名成员在12天的时间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会新时代伟大成就,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0年来,民族团结之花在拉萨璀璨绽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拉萨市始终坚持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等“七进”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讲述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声音,使“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和自觉行动。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空前广泛深入。随着青藏铁路通车、航线加密、公路网织密,拉萨与兄弟省市的联系日益紧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族同胞在拉萨投资兴业、工作生活、旅游观光,形成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和社区氛围。不同民族通婚家庭日益增多,节庆活动相互参与,文化生活彼此借鉴,一幅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的和谐画卷正在拉萨徐徐展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硕果累累。拉萨市连续两轮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和县(区)级模范单位1691个,累计表彰模范集体1667个、模范家庭213户、模范个人4223名。这些先进典型发挥了强大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形成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风尚,使民族团结成为拉萨市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之一。
“看着北斗星走不迷路,跟着共产党走会幸福。”这质朴的话语,蕴含着深刻的真理。拉萨市60年民族团结工作的辉煌成就,宛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其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如同灯塔照亮前行道路;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似坚实大厦屹立不倒;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西藏的生动实践,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这片神圣的土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9月25日,以“凝心铸魂·团结奋进”为主题的第二届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在拉萨开幕。论坛指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政治责任。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犹如筑牢大厦之基石,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关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一直以来,民族团结都是拉萨的“金字招牌”,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全市各族人民在广泛交往中,如亲密伙伴携手共进;在全面交流中,让智慧火花碰撞交融;在深度交融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书写着团结奋进的壮丽篇章。
站在新起点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为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美丽西藏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这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定海神针。2024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必须始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民族团结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其次,促进高质量发展是物质基础。要始终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的成果促进团结,以团结的氛围保障发展,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互促共进。
再次,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是重要途径。要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搭建更多沟通桥梁和文化纽带,消除隔阂、增进了解、融洽感情,推动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
最后,凝聚社会合力是有效支撑。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形成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生动局面。
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新起点,拉萨市上下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更高标准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拉萨市各族儿女必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精神为新动力,心手相牵、并肩前行,在雪域高原书写更加辉煌的团结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