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拉萨要闻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
“鱼菜共生”开启增收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11-05 作者:卢文静 格桑伦珠 来源:西藏日报
“这个南瓜的重量是302斤!”

深秋的上午,在墨竹工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园区技术负责人孟德利和工作人员一起将巨大的太空南瓜抬上秤后,报出了这个令人惊讶的数字。

直径95厘米、重达302斤的太空南瓜在全国较为罕见,在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雪域高原更是首次产出。

对此,孟德利自豪地说:“我来自山东省寿光市,寿光蔬菜在全国小有名气,太空南瓜种植技术也比较成熟。2016年,我先后在日喀则市白朗县、康马县等地种植蔬果,积累了丰富的高原蔬果种植经验。2025年4月,我来到墨竹工卡县试种,希望通过‘寿光模式’‘寿光技术’让这里的群众实现‘天天有菜吃,月月有花看’。”

在孟德利的身旁,五色圣女果挂满枝头,与哈密瓜、甜瓜、西瓜等瓜果相映成趣,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2017年开始建设的墨竹工卡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如今已成为拉萨市级农业示范园,园区已建成80栋新温室大棚、50栋旧棚及现代化冷库等配套设施。目前已投用的658.58亩区域内,年产果蔬达550吨、产值450万元,培育出车厘子、奶油黄瓜等17个特色品种,“墨竹果蔬”不仅丰富了高原群众“菜篮子”,更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名片。

除了302斤的太空南瓜外,孟德利向记者介绍了园区的另一件稀罕事儿——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在“鱼菜共生”区域,两个直径5米、高1.5米的圆柱形鱼缸内不同品种的鱼儿甩尾跳跃,活力十足,而旁边菜池里的生菜、空心菜、芹菜、红叶甜菜等蔬菜根系全部浸于清水中。

孟德利介绍,“鱼菜共生区”是水产养殖与水培种植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通过水循环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协同效应,不仅绿色无污染,还可节水90%,形成“鱼肥水—菜净水—水养鱼”循环,其鱼肉更嫩、蔬菜更鲜。

科技赋能农业,智慧引领未来。该园区运用“鱼菜共生”现代农业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也让农业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孟德利说:“大棚是三分种、七分管,我就想‘手把手、点对点、一对一’地把蔬果种植与管理技术教给当地群众,培养出一支带不走的种植团队。”

正在大棚里照料圣女果的塔巴村村民尼玛频频点头:“我平均每月能挣4200元,还能学到特色果蔬的种植技术,也算有了一个谋生的手艺。”

据了解,园区每天提供固定岗位55个,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方式,已带动周边54户群众增收。

近年来,墨竹工卡县坚持“稳粮、兴牧、强特色”,严守耕地红线、压实粮食安全责任,推动“一桶油、一头牛”等特色地理标志产品从传统自种自食模式转为规模化、品牌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今年,该园区与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升级了智能灌溉、温控设备,预计将果蔬年产量提升至1000吨。

“未来,我们将持续以现代农业示范园为核心,打造集生产、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让他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孟德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