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造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2024年,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林琼社区全力推动“五个在小区”(党的组织建在小区、党的阵地设在小区、党群议事开在小区、难点问题解在小区、治理人才用在小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向小区治理延伸。在近一年的运行时间内,“五个在小区”治理模式取得良好成效,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夯实“组织基础” 打造“核心引擎”
社区治理的核心在于强化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力,在社区中设立多层次的基层组织,确保治理的无缝对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林琼社区结合现实所需,积极落实基层“五级架构”,通过反复讲政策、学法规,先后协助天峰祥和苑、香雪佳园、佳禾未来城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设立小区党支部,以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为治理主体,搭建四方平台,在人口数量多、规模较大的天峰祥和苑,利用小区闲置用房打造集网格工作站、志愿服务点、四方逢五议事厅、“让三尺”矛盾纠纷调解角、业委会办公区、群众休息区于一体的基层治理党群新阵地——“红心家园”工作站。
林琼社区通过搭建一个红色阵地,将党的组织建在小区里、将协商议事平台放到小区里、将小区治理的带头人用在小区里,从而切实提高社区服务和小区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以小区居民为中心的治理格局,为社区治理带来了新的动力与活力。
激发“先锋作用” 凝聚“强大动力”
基层组织的建立不仅是形式上的布局,更应该着力打造一支“带头人”队伍。针对天峰祥和苑小区户数多、人员杂、居民需求多样化的特性,在成立业主委员会、健全业委班子的基础上,林琼社区网格员通过“幸福敲敲门”活动,充分挖掘党员资源,通过网格联建的形式,为小区设立1个党支部,推选13个党员中心户,同时以小区内的热心群众、党员中心户为主,实行“红色楼栋长”聘任模式,公开招募了8名红色楼栋长。
2024年8月,林琼社区组织开展红色楼栋长聘任暨培训议事活动,社区负责人通过现场收集小区治理的问题,以实例去讲解、引导,切实提升红色楼栋长的履职能力,做足了“持证”上岗的准备,通过入户走访、电话了解、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完成小区人口信息摸排1800余人次,形成信息详实的一户一档。此外,林琼社区还成立了8个楼栋群,定期听取意见做到“收单”,对居民实现全覆盖,通过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探头作用,解决并调解了小区外围车位管理混乱、地下停车场脏乱差、商铺供水不足等多件居民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
强化“自治机制” 激活“主体细胞”
在顺利搭建由社区指导,小区党支部主导,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参与的四方平台后,林琼社区着手共商共议,健全了“四方平台”的协商议事决策机制,在小区设立四方逢五议事厅,在每月的5日、15日、25日,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代表组成的四方平台齐聚一堂召开议事会,议事厅成员由“4+N”(即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志愿者、红色楼栋长、党员中心户等)各方力量组成,形成一个多元协同的治理团队,极大增强了议事成效。议事厅通过“4+N”运行模式,不仅解决日常问题,还承担政策宣传、环境卫生、物业管理等重点工作。
林琼社区在小区通过议事成“易”的理念,解决落地小区基础设施改善、水池平台改造、环境绿化升级等一系列民生实事,真正将基层阵地打造成一个温暖的交流平台,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变得更有温度和归属感。
提升“服务水平” 增强“幸福指数”
为进一步增强辖区居民的“幸福指数”,林琼社区同步探索社区物业、社会组织、志愿服务者等多元主体参与的“幸福合伙人”模式,针对辖区居民子女课外辅导难的问题,依托党群服务V站及红心家园工作站,成立了社区“作业帮帮团”,在每周单数日推出七点课堂,获得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拓宽服务领域,林琼社区还专门打造了“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动态搭建“小喇叭”巡逻队、“点赞联盟”文明劝导队、“洁美家园”环境整治志愿队等分支队伍框架,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志愿服务50余次,公益问诊、健康义诊等特色活动20余次。此外,林琼社区还依托阵地打造了“让三尺”矛盾纠纷调解角,在居委会、网格、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志愿者团队中形成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机制,解决了一系列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