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拉萨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跟随塔玛社区的居民尊珠,记者来到塔玛二期小区,脚下是宽敞的柏油马路,眼前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藏式二层小楼,道路两旁花香四溢,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走进尊珠家中,洒满阳光的庭院里绿意盎然。女主人格桑美朵正在打理心爱的绿植,桃树上结出的累累硕果和一家人脸上的笑容是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以前这一片都是农田,不仅道路坑坑洼洼,还有很多污水和杂草。当时住的房子是土木结构,生活各方面条件都很差。2008年,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村民享受到了征地搬迁带来的红利,住房条件越来越好。”尊珠说。
尊珠还告诉记者,现在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过得殷实而满足,大儿子目前在社区集体经济公司工作,二儿子也在市区一家医药公司上班,自己在家附近的一家单位当保安,妻子则在小区门口经营着一家藏餐馆,比起以前日子过得好多了。
29岁的索朗拉姆,大学毕业后在拉萨某商贸公司边学习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两年前,索朗拉姆回到塔玛社区负责村集体财务工作。“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我想把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区发展中。在党的好政策下,我的梦想实现了。我会更加努力,为社区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索朗拉姆说。
上世纪50年代,塔玛社区所在地还是一片荒野林地。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拉萨河畔的红旗公社诞生;1985年改革潮起,“红旗公社”5个生产队各成一村,塔玛便是其中之一。当时,群众住的是土坯房、走的是泥巴路,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塔玛村的村民守着土地过日子。那时,村集体经济1万元都拿不出来。如今,塔玛村的固定资产从村集体所有转为村民所有,村集体负责代运营,所有营收在年底扣除约30%的公积公益金用于公司经营成本开支,其余全部用作村民分红和福利。
“去年,除去项目建设投资,500多名村民人均分红1.4万元。不仅如此,村里还承担了村民养老保险费用,每年会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2000元至3000元的补贴。未来,社区‘两委’将全力运营好公司,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争取将分红再翻一番。”社区副主任次德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