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建设,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期间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推动固体废物的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实现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自拉萨市入选“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后,当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整体谋划,改变原有简单减污思路,致力降碳减污绿色转化协同发力,在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探索“无废城市”建设新路径,全力打造高原“无废城市”典范。
当雄,藏语意为“天选牧场”,平均海拔4300米,是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2023年10月,当雄县获得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是继2019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后,又一次获得“国字号”荣誉称号,也是截至目前,拉萨市唯一个获得两块金字招牌的区(县)。
重塑能源格局推进降碳先行。当雄县加大对太阳能、地热、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重塑能源新格局。截止到目前,当雄县共有“风、光、地热”能源项目6个,总投资超23.7亿元。其中,羊易电站装机容量16兆瓦,2018年正式并网发电,2021年实现连续运行8700小时以上,上网电量1.1亿度;羊八井地热能发电项目累计发电34.1亿度,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节能减排做出了重要贡献。2024年推进中广核当雄乌玛塘光热+光伏一体化项目、中能建800MW光伏+100MW光热光伏一体化发电项目、国家电投西藏当雄县50MW光储项目等落地建设。
废弃物“四化”助力减污实践。编制《当雄县“十四五”“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结合全域旅游配套大发展、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和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开展景区督察执法,确保景区垃圾处置常态化,实现旅游垃圾100%处置;在全县范围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行动,有效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矿山废弃物100%资源化再利用;严格危废管理制度,确保危废100%无害化处置。
绿色转化营造共建共治氛围。立足地处高寒牧区实际,当雄县探索形成“添绿增金”“守绿换金”“点绿成金”等“两山”转化模式,打造了“极净当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等多个知名生态品牌,加快生态价值转化。2024年,当雄牦牛地理标志品牌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牛肉经过精细化分割后,价格上升到180元/公斤不等,产值增加2倍以上;天然饮用水产值8786.4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5%;旅游人数超49.29万人次,收入超7398万元,让当地群众吃上了生态饭。在此基础上,广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基层党建对生态文明的引领,开展“无废景区”“无废机关”“无废学校”等“无废细胞”创建,让群众参与“无废城市”建设,形成以“创”促“建”良好局面。
下一步,当雄县将不断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成果,坚持系统、协同、共建思维,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提质增效,打造高寒牧区“无废城市”建设标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示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