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绿水青山建设生态家园林周县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发布时间:2020-07-17 作者:郝奕凝 葛红奇 来源:西藏商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林周县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县创建等工作,蓝天、碧水、净土、美丽乡村、原生态5大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发展。

  随着机器的轰隆声,在压缩机的运作下,一车车垃圾被压缩运走填埋。2018年10月,林周县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建设的垃圾垂直压缩转运站投入使用。林周县各个乡(镇)都有自己的垃圾转运车,每天,垃圾转运车将九乡一镇的生活垃圾收集并运到压缩站,经过压缩的垃圾可大大减少填埋面积。

  垃圾垂直压缩转运站负责人次旦罗布说:“全县有9辆小的垃圾运输车,每天至少运30趟垃圾,4辆小车的垃圾压缩后可以装满一辆大车,压缩后的垃圾送到填埋场,占的场地小一些,也能多填埋垃圾。”

  除了做好生活垃圾处理外,林周县还扎实推进污水处理。林周县共有三处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别为帕热湿地、江热夏湿地和甘曲湿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353亩。为加大对甘曲湿地的保护力度,充分利用湿地功能,2014年5月,林周县修建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站,项目总投资639万元,建设面积1939平方米,并于2015年6月竣工投入运行。

  在污水处理站,记者看到,水葱、芦苇等各类水生植物繁茂葱郁,生产生活污水经过污水处理站的净化处理,变得清澈干净,处理达标的水排入甘曲湿地,通过“以湿养湿”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既保护了湿地,又改善了林周县城的生态环境。而随着另一个新建污水处理厂的竣工,林周县将实现澎波河以北所有县城污水的全面净化。

  “我们这个污水处理厂采用‘实验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工艺进行处理,处理能力为每天1000立方米污水,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的一级B标准,进一步提升了林周县城的污水处理能力。”林周县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站管理员李明伟介绍。

  林周县以建设“生态、环保、幸福”湿地为标准,长期聘用湿地管护员,加强围栏网的建设与维修,积极开展退化湿地修复工作,切实加强湿地的日常巡查和管理运行,充分发挥湿地有效净化水质的功能。同时,还将雅江中游河谷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强疫源疫病监测防护工作、设立投食点积极开展候鸟投食,为野生动物的生活栖息和野生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每年冬季,迁徙至林周过冬的黑颈鹤有近2000只,斑头雁、赤麻鸭更是数不胜数,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景象。

  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林周县还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农村水源点排查、生态乡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市生态环境局林周县分局工作人员田燚说道:“我们先后投入了2000余万元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县创建、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体系、垃圾分类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在2019年投入了444万元统筹推进垃圾分类、完善基础设施。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经投入180余万元在卡孜、江夏进行试点。目前,我县九乡一镇45个行政村已经完成了自治区级生态乡村创建。”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呵护青山绿水,我们都是参与者,这不仅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为子孙后代负责,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环保“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