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县吞巴藏香历史悠久,藏香产业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2022年11月23日,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沿步道考察藏香水磨长廊,并来到藏香制作人次仁多吉家和特色产品销售门店,了解藏香制作和销售情况。王君正书记的到来,给尼木县进一步发展藏香产业带来了巨大鼓舞。
位于尼木县吞巴镇的吞达村坐落于蓝天白云之下,漂亮的藏式房屋零散地分布在山谷中,远处雪山融化的雪水形成的吞曲小河,长年从村中穿流而过。走进位于吞达村的次仁多吉家,空气中弥漫着藏香淡淡的清香。次仁多吉和妻子盘腿而坐,正在包装自制的藏香。夫妻两人神情专注、动作流畅。次仁多吉介绍,30多年前,他刚开始做藏香和现今做藏香在工艺上没有太大区别,唯一不同的是,那时候的藏香只是家用,如今他做的藏香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
“我们家的藏香主要是通过线上销售,线上销售达到总销售量的70%,批发和零售也是通过线上交易完成的。”次仁多吉说。
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次仁多吉购买了藏香制作辅助机器,在保证藏香原料品质不变的基础上,得以实现量产。在一次采访中,次仁多吉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小目标:在继承发扬传统技艺的同时,还想学习更多互联网知识,开网店,实现增收,让藏香的味道飘到更远的地方。时隔一年多,次仁多吉已经实现了他的小目标,如今他和批发商合作,通过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平台将货卖出去,现在每个月收入能达到2、3万元。
“2023年,我有信心将藏香生意做得越来越好,既要传承好祖先留下的传统手艺,也要生产出消费者满意的真材实料的藏香。现在物流变得更加方便,我有信心将藏香生意做得更大。”次仁多吉。
2008年6月,藏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千年的尼木藏香成为国家重点保护的非遗项目之一。但吞巴镇长期存在制香散户多、规模小、生产经营混乱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尼木藏香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吞巴镇致力于扶持适合的家庭作坊逐步向合作社、公司转型,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尼木吞巴藏香净土产业有限公司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
自2016年成立以来,公司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行股份制自主经营,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到藏香生产中来,实现增收致富。
“2022年,在我们这里工作的共有36户、246人,1至7月份的收入有2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前进,带领全村群众发展经济,进一步增收致富。”尼木吞巴藏香净土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普布次仁说。
随着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尼木藏香成为许多“爱香”之人在旅游路上的首选文创产品之一。公司也随之瞄准文创产品与体验市场,让藏香文化以新的传播方式,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生产有三十多种藏香,都是游客非常青睐的产品。藏香厂也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创新,现有11种新产品,在市场上卖得很好。2023年,我将在2022年的基础上,继续面向市场、根据消费者需求,带领员工抓好产品质量。”普布次仁说。
如今,非遗传承成为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下一步,尼木县将继续坚持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并重,促进文旅融合,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把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结合藏香康养、沉浸式旅游、生态观光等项目,让非遗焕发新活力,让群众过上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