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县:百余亩车厘子大丰收 映红乡村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3-07-11 作者:莫瑞英 来源:拉萨日报

图为村民们正在采摘车厘子。拉萨融媒记者 莫瑞英 摄

又是一年好时节。眼下,尼木县100余亩车厘子已经进入成熟采摘期,一颗颗红艳艳的车厘子挂满枝头,处处洋溢着农业提质增效带来的丰收喜悦,车厘子也成了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尼木县吞弥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车厘子智能温室大棚,这里已是硕果累累。一片片层层叠叠的翠绿中,一个个晶莹透红的果子密密匝匝地挂满枝头,犹如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玛瑙,煞是喜人。当下正是车厘子的成熟期,“点对点”干部德吉和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打包、发车。

“今年我们的车厘子挂果表现很不错,有些树已经达到了丰产期,一棵树上可产10到15斤,今年预计可以产3000斤,明年我们预计能产1万斤。”德吉说。

尼木县的日照时间比较长,果实可以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甜度更高,再加上土质疏松,这里种出来的车厘子口感很好。近年来,这一新兴产业带动附近不少村民务工,他们可以独立承包大棚,也多了一个持续稳定增收的“饭碗”。

已在大棚工作四年的尼木村村民次仁曲吉告诉记者:“在工作期间,我学到了很多车厘子种植技能,车厘子带给我们的经济效益很高,我会继续学好各项技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德吉告诉记者,2019年,尼木县开始试种车厘子,当年首种的300株全部种植成功,经过近四年不断总结和摸索,如今车厘子大棚一共有16个,车厘子树也超过了6000余株。目前,“美早”“俄罗斯八号”等优质车厘子品种分批次成熟,预计可采摘至7月底。

别看现在车厘子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但由于前期缺乏经验,种植过程中也走了不少弯路。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德吉不但自己具备了车厘子试种经验,还从当地村民中培养了几名技术骨干,并且让三名刚高考完的学生来学习相关技术。

“我利用暑假空余时间在大棚里学习车厘子种植技术,即能学到技术又能减轻家里的负担。我们聂玉村是一个农业产业村,目前种植有车厘子、蔬菜、菌类等,相信我们的家乡会变得越来越好。”学生旦增卓嘎说。

如今,越来越多像次仁曲吉、旦增卓嘎一样的村民,正一步步将“靠天吃饭”变成“靠科技吃饭”,也正是他们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钻劲儿和与广大群众一同增收致富的韧劲儿,才把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描摹得愈加生动、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