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木县基层电影放映员土多:
用光影人生守护群众“精神园地”

发布时间:2023-07-28 作者:郝奕凝 来源:拉萨日报

土多是尼木县一名普通的基层电影放映员,从业39年的他,坚守在一线,奔走于尼木县各个乡(镇)村庄,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放映电影,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守护群众“精神园地”。

跟着土多一起,历时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记者来到尼木县麻江乡强聂村。“音响必须放在这个位置,高度要这么高。”布场、接线、架银幕布、调试……在电影放映现场,土多一边认真工作,一边给学徒讲解架设设备时的注意事项。知道当晚有电影放映,强聂村群众都兴高采烈地来到放映点等候,谁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当晚的放映计划被迫取消,大家都难掩失望之情。

村民平措说:“今晚过来看电影,本来挺高兴的。没想到突然下雨看不成电影,大家只能回去了。”

虽然雨来得快,但得益于设备的轻便,土多和学徒很快就将设备收拾好了。夜色中,他们又匆匆赶回县里。

在近39年的放映生涯中,这样的突发情况土多已习以为常。坐在回县城的车里,土多告诉记者:“我们明天会继续在强聂村放映电影。这么多年来,停电、下雨和下雪等突发情况遇到得多了,也就习惯了。”

为了满足强聂村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第二天,土多和学徒又来到强聂村,给村民放映影片《中国勇士》,共赴一场光影之约。

1950年,尼木县电影管理站正式成立。1985年,18岁的土多来到管理站,成为一名基层电影放映员,正式开启了他的“光影人生”。当时放映条件非常艰苦,虽然过去了许多年,土多仍然记忆犹新。

“以前我们去农牧区放映电影时没有交通工具,所有设备都靠人背着,最少要走10多公里的路。当时,经常会有群众主动来接送我们,帮我们运设备。有时候电影散场了,群众都舍不得离开,大家原地唱歌跳舞,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土多说。

因为群众喜爱,无论条件多艰苦,土多仍然默默坚守这份职责。他年复一年,走村串乡,手提肩扛也要将电影这份精神食粮送到群众中去,他的足迹遍布尼木县所有乡村,见证了农村电影的变化,并用实际行动,将文化的种子通过放映机播散开来。

望着眼前各类放映设备,土多回忆道:“电影从无声到有声、黑白到彩色、胶片到数码,发展得很快。我们到基层放映胶片电影时,需要配备的东西又多又重,主要靠放映员背,或者马和驴、牦牛驮着走,不像现在这么方便。现在电影都是数码,不仅画面清晰度高,一张卡里就可以装下100部电影。”

从胶片机到数字电影放映机,从扩音喇叭到数字音箱,从人背马驮到如今的汽车运输……土多的基层电影放映之路已有39年。39年来,技术在变、影片在变、乡村在变,群众的欢乐和越来越好的条件却支持着土多不改变自己的初心,他也深刻感受到了电影丰富农牧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强大力量。

土多说:“放映电影的主要作用一是引导群众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宣传党的好政策。我很热爱这份工作,会永远坚持放映电影事业,并多学习相关技术和知识,为基层电影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尼木县电影管理站里,一台又一台电影放映机整齐地摆放着,土多和同事们自制保护套将这些放映机小心翼翼地保护留存下来。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他们守护的万家欢乐。

“土多老师不仅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技术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会以他为榜样,全心全意服务好群众,不辜负他的期望。”尼木县基层放映员边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