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节假期的到来,不少人都在寻觅一个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在宁静氛围中缅怀先人的旅游佳处。今年,不妨将目光投向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这里不仅拥有绝美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想必能为市民游客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清明之旅。
吞达村地处尼木县东南部的吞巴河谷,距拉萨市110公里,交通便捷。走进吞达村,雪山融水汇聚成吞巴河,沿着蜿蜒的地形潺潺流淌,村民们巧妙地把自然河流改造成人工水系,河两岸分布着古老的青稞磨坊和藏香水磨,水流冲击水车的哗啦声、木轴的吱呀声,交织回荡在整个村子里,构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不少市民游客来到这里欣赏绝美的风光。
来自内蒙古的游客王宝说:“我去年就来过这里,吞达村作为藏香发源地,藏香十分出名,这里村民热情好客,充满独特的风土人情,空气还格外清新。诚挚欢迎大家来尼木县吞达村走一走,看一看。”
吞巴镇也是藏文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拥有无可比拟的历史文化价值。游客可以参观吞弥·桑布扎故居,这座始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古老建筑,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
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村委会主任旺扎说:“我们村历史底蕴深厚,也是闻名远近的藏文创造者吞弥·桑布扎的故乡,沉淀着千年文化。自打造为旅游村落之后,村里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既能领略古老藏村风貌,还能见证精湛水磨藏香制作工艺。我们热忱欢迎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沉浸式体验藏地风情。”
藏香制作技艺是吞达村的另一大文化瑰宝,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的藏香采用本地柏木为原料,利用吞巴河的水力驱动水车和打磨装置将柏木磨成浆,以阴干后的柏木泥砖为主料,再辅以藏红花、雪莲花、红景天等几十种藏药制成,每一家都有独特的家传配方。在制作过程中,村民们严格遵循传统工艺,从选料、浸泡、去皮,到水车研磨、加香料揉搓、成型、晾晒,每一个环节都饱含着匠人们的心血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藏香工匠米玛扎西说:“我父亲今年78岁,我14岁那年,他就把藏香制作技艺传授给了我,算起来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每年春夏季,我都会在景区制作、售卖藏香。来景区游玩的游客众多,生意一直不错,要是有游客想体验藏香制作,我们非常欢迎。”
据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吞巴镇藏香制作户282户,684人,总产值3305.25万元,总销售收入2360.89万元,户均增收8.4万元;其中四家合作社77人,产值760.21万元,销售收入543万元,户均增收7万元。游客来到村里,可以亲身体验湿润的香泥在手中制作藏香过程,感受这一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还能购买正宗的手工藏香作为纪念品,让这份来自古老村落的香气,成为旅途中最美好的回忆。
清明时节,来到吞达村,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追思先人;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领略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无论是全家出游共享天伦,情侣携手漫步,还是独自踏上探索之旅,吞达村都不会让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