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这一年,墨竹工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协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党建统县、环境立县、文化兴县、产业强县、民生安县、法治稳县”六大战略,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坚守安全生产、社会稳定和生态保护三条底线,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力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呈现出经济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党建不断加强的良好局面。
2016年预计县域生产总值完成24.55亿元,同比增长12.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27亿元,同比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035.05元,同比增长16.5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94亿元,同比增长24.95%;工业增加值实现9.82亿元,同比增长1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8亿元,同比增长17%。
坚持党建统县 确保组织保障更坚实
墨竹工卡县积极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完善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县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把基层党建工作时刻放在心中、牢牢抓在手上,亲自研究部署基层党建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真正形成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推进“强党、固基、扶村”工作。在“强党、固基、扶村”工作中,该县下派122人到村任职工作。各下沉干部在生活、工作等方面均得到妥善安排,所有人员迅速进入角色,按照各自职能分工有序开展工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员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全面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该县通过分类指导、县级领导蹲点指导、下派优秀第一书记等方式,明确10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改的具体项目、工作措施、时限要求和责任人,努力实现软弱涣散党组织晋位升级;完善直接联系群众机制,引导在职党员干部参与志愿服务,宣讲党的政策、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帮难解困、引领时代新风,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财务、村务、党务公开制度,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严肃党内生活,每年召开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紧紧围绕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党员承诺践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群众结对帮扶、民族团结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把握发展党员“控制质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全县党员队伍建设需要,坚持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抓好各领域党员发展工作。深入开展“三个培养”工作。今年,该县发展党员16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60名,有25名党员被培养成为致富能手,7名致富能手被培养成党员,从党员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优秀“双联户”代表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20名。
坚持环境立县 确保生态保护更有效
墨竹工卡县利用“6·5世界环境宣传日”“三月综治宣传月”等活动,大力宣传《环境影响评价法》《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共发放环境保护宣传手册2000余册、宣传单200余份、倡议书300余份、环保围裙2000余条,辖区内各类组织单位和公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形成了县委、县政府统领全局,各乡镇、单位各司其职,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环保新格局。每年初召开全县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调整充实县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生态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等,负责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县环境保护、生态创建工作,并由县政府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环保目标责任逐项分解、落实到人;实行环境保护考核机制,将环保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制定《墨竹工卡县农村环境卫生评比考核办法(试行)》,定期对环保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对评比靠后的乡镇负责人进行约谈并通报批评,以强有力的督导问责机制推动环保责任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环境保护和卫生整治专项督查10次,约谈乡镇负责人3人次。该县累计投入资金531.11万元,集中采购垃圾压缩车12台、环卫拖拉机和三轮车45辆、大中型垃圾收集箱333个、环卫服装110套;组建成立163人的县、乡两级环卫队伍,县财政每年投入运营资金368.16万元,全面推行“户集、村收、乡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投资149.5万元建成乡镇垃圾临时堆放点3座,完成嘎则新区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全县城乡垃圾清运率达到97%、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99%,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以上。同时,投资450万元建成直孔替寺标准化废弃物焚烧炉及附属设施,投资850万元建设日多乡和扎西岗乡标准化生活垃圾转运站。不断美化乡村环境。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全县共组织开展集中整治活动11次,发动农牧民群众1万余人次,动用车辆300余台次,清理各类垃圾960余吨。全面美化乡村环境。完成拉萨周边造林项目1000亩,总投资171.2万元;完成生态安全屏障防沙治沙工程8072亩,总投资162万元;完成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1119.5亩,总投入316.96亩。先后对尼玛江热乡章达村搬迁点和扎西岗乡斯布村多嘎组搬迁点实施绿化工程,栽种各类树种817株,投入资金553.23万元。截至目前,墨竹工卡县7个乡镇、40个行政村已经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生态乡”“生态村”,墨竹工卡县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生态县”,在拉萨市率先实现了“三级同创”目标。
坚持文化兴县 确保思想领域更和谐
大力开展宣传思想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制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宣传海报500余张,制作、更换了127个广告牌,为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了良好氛围。开展道德讲堂12期,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不断创新,增强实效,真正使干部群众在精神上受到洗礼。建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阵地。目前该县在建心理健康辅导站9个、乡村学校少年宫5个,其中扎雪乡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今年新建项目,已全面建成。开展各类宣传活动。通过政务网、微信公众平台、报纸等宣传平台大力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中央区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截至目前,该县政府新闻网站发稿1690件,微信公众平台“网信墨竹”发稿2511件,累计关注人数144人,“微墨竹”发稿1290件,累计关注人数3960人,三大宣传平台共计发表稿件5491件。文化建设功能显著提升。投入72万元改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县新华书店正式运营;编辑《墨竹工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积极申报12项市级非遗项目;县藏香企业与南京牛首山风景区旅游文化公司初步确定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五下乡”活动;继续实施数字电影进农村“2131”工程,共放映电影1968场次;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舍舍通”巡查维护,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5%、99.3%;舆情监测阅读量5万余次,微博转发引导3100条,微信正面转发616条;开展文化市场执法检查40次,出动执法人员402人次,检查经营单位536家,出动执法车辆47台次,收缴盗版光碟155张,其中盗版歌碟67张,盗版影碟88张,责令整改1家,停业整顿1家。
坚持产业强县 确保经济发展更优化
今年以来,墨竹工卡县提速增效促转型,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今年,该县共实施项目154个,目前完成投资86.9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6%。农牧经济健康发展,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8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43万吨,同比增产0.41%。牲畜存栏18.63万头(只、匹),出栏率34.5%,新生仔畜成活率达98%,成畜死亡率控制在1%以内。工业经济平稳运行。预计全年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96亿元,实现工业税收3.9亿元,完成工业投入44.14亿元。旅游经济日趋活跃。投资1014.6万元完成思金拉措基础设施、扎西岗乡自驾游营地等旅游项目;群觉古代兵器博物馆成功申报为该县第一个4A级旅游景区。预计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15.39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实现旅游收入2515.5万元,同比增长19.44%。建管并重强统筹,城乡面貌日益改善。投入城市维护费76万元完成嘎则新区生活区饮水管道维修以及县城主次干道路面维修; 2015年乡镇干部周转房项目全部竣工,公租房项目完成100%,部分乡镇公共服务设施已交付使用。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投入资金13633.34万元实施人饮工程2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10处、建设道路交通基础设施8处、新建独立桥2座、新增道路里程54.78公里,基本解决了农牧民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和安全出行问题,该县行政村道路通畅率达到87.5%,自然村道路通达率达到100 %。
坚持民生安县 确保群众生活更幸福
“三大民生”工程继续实施。对墨竹籍农牧区子女高等教育阶段学杂费、住宿费、交通费等费用均凭正规发票予以全额报销,并为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生活补贴,目前已兑现332.14万元。此外,今年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在校大学生生活补贴,为他们兑现生活补贴29.2万元;对墨竹籍农牧民公立医院住院费用自付部分全额报销,截至目前,住院2022人次,报销住院费用2302.17万元;按照每月3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标准,为全县农牧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幸福养老金,目前已发放养老补贴资金820.38万元。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安排教育经费21710.41万元。投资3298万元完成5个幼儿园续建项目;投资3557万元实施县中学改扩建、县中学学生宿舍搬迁等7个教育项目;投入112万元对部分校舍进行维修;成功引进10名区外师范院校毕业生,招录幼儿园后勤辅助人员61名,开展县级师资培训10余次,受训教师达340余人次;落实“三包”经费2356.94万元、营养改善经费556.66万元,争取教育奖教资助金90万元;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1.50%,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9.86%、101.2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99.70%、101.80%。卫生服务持续优化。简化医疗救助程序,与各定点医院签订“一站式”即时结算协议,全面实行“医前救助、分类救助、定点医疗”三位一体的救助方式,今年共为4125人次提供医疗救助,救助金额3543.7万元;安排9148万元发展卫生事业;投资365万元完成唐加乡卫生院和县疾控中心改造项目;甲玛乡、扎雪乡标准化乡卫生院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县人民医院与南京鼓楼医院正式开通远程会诊,苏拉远程会诊项目已进入评审阶段,县医院提升改造和高原移动医院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先后安排12名医务人员到南京进修学习;农牧区医疗筹资金额96.57万元,筹资率100%;落实国家免费医疗款2197.14万元;发放营养包5289人次,发放率达80.23%;全民免费健康体检率99.8%,建档率100%;九种疫苗平均接种率99.81%;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46‰以内。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发放低保资金638.06万元,发放健康补贴、生活补助、抚恤补助、慰问物资等共计399.52万元;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经费,建立五保集中供养对象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发放五保供养经费120.396万元,五保意愿集中供养率达到100%;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07人,完成转移就业1103人,劳务输出27500人次,实现农牧民增收1.63亿元。
坚持法治稳县 确保社会局势更稳定
不断深化“双联户”工作。该县细化责任,稳步开展星级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工作,推广“幸福家园”“双联户”政务微信平台。截至目前,星级先进“双联户”宣传公示栏已经在40个村委会全部上墙,“幸福家园”“双联户”政务微信平台联户代表已认证700余人,按照每日报平安要求,开展保平安和报事件工作。全县757个联户单元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43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40余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960余次,整治安全隐患100余处,开展治安巡逻6000余次,登记流动人口10150人,收集情报信息46条,帮扶困难家庭1000户。加强依法治县力度。全年县法院共受理民事、刑事、执行案件共计139件,结案率为94.96%。其中刑事案件8件,结案率为87.5%;民事案件102件,结案率为96%。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和法律“七进”工作,加强基层调解和法律援助工作,抓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监控防控工作,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截至目前,该县召开感党恩大会93场次,政策宣讲1场次,群众教育面达98.6%,举办讲座5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125份,组织群众开展新旧西藏对比65场次,参加活动群众达到17215人次。
聚焦精准扶贫 确保脱贫攻坚更有效
围绕“一年脱贫、四年巩固”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扎实推动扶贫项目落地。安排“十三五”期间产业项目59个,总投资9.9亿元。其中2016年实施21个,总投资8745.72万元,项目实施后,解决了263人就业,带动了829户贫困群众增收。抓好扶贫搬迁工作。“十三五”期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为800户3468人。目前已完成嘎则新区100户搬迁任务,其中136人已解决就业问题。多措并举促脱贫。社会兜底扶贫经过公示无异议后,目前已完成288人一户一档归档工作;“十三五”期间计划新增4719个生态补偿脱贫岗位,年补助资金3000元/人,目前符合条件、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按照要求纳入以补脱贫岗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以教扶持共计1732人;实施住院医疗100%报销政策以来,已有效解决农牧民群众“因病返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