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惠民 托起孩子美好明天——墨竹工卡县普及农牧区学前三年双语教育小记

发布时间:2018-11-01 作者:姜 艳 来源:拉萨日报

  

图为甲玛乡双语幼儿园中(一)班开展音乐活动课。本报记者 姜 艳 摄

  金秋早晨,阳光轻洒。在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双语幼儿园宽阔的操场上,幼儿们沉浸在欢快愉悦的阳光体育活动中,动听的声音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踢足球、打篮球、踢毽子、玩滑梯……大家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操场上一片欢声笑语。“快,球往这边传啊!”“老师,毽子是要这样先抛起来再踢吗?”……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与孩子用汉语作着沟通,既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快乐,也潜移默化地接受着双语教育的熏陶。

  甲玛乡双语幼儿园目前有幼儿学生224名,在日常教学中,幼儿园结合幼儿实际,创新推行学前双语教育,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

  让孩子就近就便免费入园

  沿着装饰着各种手工作品的宽敞走廊来到甲玛乡双语幼儿园中(一)班教室,一堂音乐活动课《飞吧,火车》正有序开展,在教师刘俊的带领下,孩子们用流利的普通话欢快地唱着儿歌,并踊跃地回答着老师的提问,课堂氛围充实而快乐。

  “老师,我心目中的火车是这样的,它长长的,跑得很快……”一位小朋友大方地站起来,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现在我们中班和大班的孩子们都能流畅地说汉语,有什么想问的,您都可以直接问孩子们,不用老师当翻译了。”刘俊自信地对记者说,“在我们幼儿园,少数民族孩子们的双语都很好。”

  甲玛乡双语幼儿园园长罗布卓玛介绍,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双语老师,日常教学中,他们以“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方式将双语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农牧区的孩子接受优质的学前双语教育。日常教学中,幼儿园除了围绕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健康五大领域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外,还特别注重对孩子们的国学教育。“我们还会开展特色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让孩子从小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学前三年双语教育工作的普及,乡里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们的进步非常明显。”罗布卓玛说,2012年她刚到甲玛乡工作时,乡里的幼儿园在龙达村,所有的孩子都在一起上课。为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乡里建设了设施齐全的双语幼儿园,并配备了师资力量,乡里的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了更好的学前双语教育。“通过双语教育的普及,现在很多孩子都能用流利的普通话与大家沟通了,今后幼儿园还会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开阔孩子们的眼界。”

  “这是墨竹工卡县推进农牧区学前三年双语教育的一个缩影。”墨竹工卡县教育局局长嘎玛挪培说,教育承载着墨竹工卡县的未来,为全面提升农村学前双语教育水平,确保适龄儿童“进得来”“学得好”,今年3月份,墨竹工卡县全面启动了农牧区学前三年双语教育普及工作,在经费投入、学校建设、体制机制、师资队伍、科学保教、督导评估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进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嘎玛挪培介绍,墨竹工卡县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幼儿园基础建设及基础设施改善工作,为普及学前三年双语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2012年至今,全县共计投资1.2亿余元建设城乡幼儿园37所;2016年至20189月,共投入931.61万元,为各幼儿园配备更新设施设备,基本形成了“乡乡完小有附属幼儿园、一村一所幼儿园”的办园格局,在园幼儿达到2644人,学前三年双语入园率达到95%以上,农牧区孩子都能免费就近入园,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

  “要普及农村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必须破解双语教师短缺问题。”嘎玛挪培介绍,为解决农牧区双语教师匮乏问题,墨竹工卡县积极从墨竹工卡籍建档立卡大学生中招录人员从事学前教育保教工作,开展学前专业教师引进工作充实师资力量,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模式,组织开展培训及交流学习等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目前,全县学前教育在职教职工360人,下一步,墨竹工卡县还会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全面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开展丰富的双语活动

  让幼儿在快乐氛围里学双语

  对于墨竹工卡县唐加乡拉东村村民多吉次旦来说,这个秋季最为高兴的事,就是孩子通过在村幼儿园一年的学习,在语言沟通、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多吉次旦告诉记者,拉东村双语幼儿园不仅离家近,而且宽敞整洁、设施齐全。“孩子们的食宿、学习环境都很好,我们很放心。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条件很差,现在的孩子很享福。”多吉次旦说,最令他欣喜的是孩子通过双语教育得到的变化。“以前孩子胆子小,别人用汉语问他叫什么名字他都不敢说,通过一年的双语教育,孩子现在听得懂汉语,也能用汉语流利地表达一些事情,这让我觉得很欣慰。”

  走进拉东村双语幼儿园,小班的教室里,兔子跳、小猫叫、小鸭叫……在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用肢体语言将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形体模仿得活灵活现,并用汉语表达着自己对小动物的理解;中班的教室里,孩子们通过卡片正在了解各种形状,并踊跃地用汉语表达自己对形状的认知;大班的教室内,孩子们正在角色扮演区内玩着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游戏,扮演医生的小朋友格桑顿珠一边给小病人德吉总巴“听诊”,一边告诉她:“要少吃辣条、少喝饮料,身体才会健康……”

  “我们坚持把生活场景引入幼儿园教育中,主要是想通过活动的开展,增加幼儿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拉东村双语幼儿园园长尼珍说。

  尼珍介绍,为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该幼儿园主要以游戏、互动等方式将双语教育润物无声地传达给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快乐的发展环境。她说:“就目前的成效来看,孩子通过双语教育,最多的变化体现在汉语流畅、讲文明、讲卫生等好习惯养成方面。同时,当地群众越来越体会到语言不仅是学习工具、交流工具,还是一扇扇窗口、一座座桥梁。”

  “各级党委、政府从学前发力,聚焦双语教育工作,连续打出‘教育惠民’组合拳,实施农牧区学前三年免费双语教育普及工作,这是抓根本、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举措。”嘎玛挪培说,今后墨竹工卡县将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以扎实的举措推进双语教育均衡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偏远农牧区幼儿园建设等工作,确保农牧区幼儿园设施到位、功能完善,建成一所、用好一所,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