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里话幸福

发布时间:2020-06-21 作者:王雪 普布央宗 来源:拉萨日报
  

  一排排风格鲜明的藏式小楼,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村落街道,家家户户门口盛开着粉色的玫瑰花。盛夏,记者驱车沿318国道穿过曲水县城,来到该县三有村。

  伴着花香踏上致富路

  2016年7月,达嘎乡、曲水镇、茶巴拉乡的184户712名贫困群众搬进了三有村,作为西藏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受益者,他们已经实现了有房子、有健康、有产业。漫步三有村,道路宽敞,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处处欢声笑语,弥漫着一种幸福感……

  “阿佳,这次您一共送来9.41公斤的花瓣。”曲水净土健康产业园的工作人员一边跟查果说话,一边麻利地打包玫瑰花瓣。

  玫瑰花期已到,站在查果家门外,玫瑰花香扑面而来,查果姐妹三人熟练采摘着玫瑰花瓣。查果和姐姐曲珍、妹妹米玛从达嘎村搬迁到三有村东区32号,由于姐妹三人身体有不同程度的残疾至今还没有成家。在曲水净土健康产业园区的帮助下,她们开始种植玫瑰花,花开时挑拣玫瑰花瓣,把花瓣卖给曲水净土健康产业园区。查果告诉记者:“玫瑰花瓣一公斤十元,每天采七八次,一天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在三有村,不仅查果家外有玫瑰园,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玫瑰园,走在街道上,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玫瑰芳香。查果说:“种植玫瑰花不仅美化了村容,还增加了收入,现在村子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查果除了种植玫瑰,还每天去村里的卓玛民族服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做门帘、桌布缝纫工作,每月还有2500元收入。三有村聚焦脱贫攻坚通过建立“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已经带动该村15名建档立卡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在次旦卓嘎家,钢筋水泥结构的藏式小洋楼里干净整洁,客厅里电视、藏式家具样样都有。次旦卓嘎回忆道,搬迁之前,她和家人住在“下雨漏雨、刮风进风”的土坯房子里。“在曲水镇曲浦村搬迁过来之后,住进了新房子,村子里环境特别美,我现在在派出所当厨师,每个月固定收入2600元左右,生活很有奔头。”

  产业扶持未来可期

  如今,三有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齐备,“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得到全面保障。

  在村委会前面就是三有村的卫生室,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设有门诊室、治疗室、药房、预防接种室、健康教育室等功能科室,总投资75.6万元。村医生次仁扎西告诉记者:“我们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可以进行有效快速诊治,基本能满足村民的医疗需求。针对重症、疑难杂症病人,能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远程会诊。”

  54岁的村民巴桑面对记者的镜头笑着说:“现在,看病都不需要自己掏一分钱,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也相信靠自己的双手未来会更好。”

  村级助理员边巴卓玛在三有村工作两年的时间,她说:“两年来,我见证了村民们借助国家脱贫攻坚一揽子优惠政策实现脱贫,如今在增收致富的路上不断向前。”

  “培训一人,受益一家,带动一片”已成为三有村常态。“村里还组织开展就业培训班,包括养殖种植技术、汽车驾驶、销售员、公益性岗位技能提升以及保安等。”村主任桑珠群培说。“村民掌握了技术,就具备了转移、转岗和就业所具备的技能素质,老百姓心里有了底,也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的工作要求。”

  目前,三有村按照‘合作社+贫困户’股份合作形式,管理运营奶牛养殖合作社、藏鸡养殖合作社、特种种植合作社,全村712人全部入股并参与分红,截止2019年,全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812万元。

  现在,三有村将目光转向未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增收致富上。“项目扶贫让村里真正拥有了‘造血机能’,也让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桑珠群培说,下一步村里计划结合318国道、曲水县火车站等区位优势,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整合拉萨河畔三有村产业资源,打造曲水“三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