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曲水县聂当乡热堆村,笔直宽阔的马路两旁,一幢幢藏式风格的房子错落有致,处处洋溢着宁静与祥和。在热堆村党群服务中心,文艺队的队员们正在排练,举手投足间尽显专业范儿。
热堆村文艺队不仅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更是群众幸福生活的见证。近年来,热堆村充分发动全村党员和群众,紧盯党建引领、转型发展、群众期待,以班子建设、创业就业、共建共治、群策群力为抓手,在强基固本、富民兴民、家园和美、团结奋进等方面做到持续用力、有效提升,走出了一条极具曲水特点、聂当特色、热堆特征的村庄治理新路子,有形有感有效激发乡村治理生机活力。
盯紧党建引领,抓实班子建设,探索强基固本“新路径”
2024年,热堆村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优化调整,新增7名成员,将退役军人、致富能人、尊老爱幼模范等纳入村干部队伍,同时对全村14名后备干部优化调整和试岗锻炼,成功打造一支懂政策、能带动、善管理的新时代基层干部队伍。
与此同时,热堆村完善“村党总支+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联户单位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群众志愿者”五级党建网络,以包联党建指导员为引领,将“问、说、议、评、督”五步工作法与“四议两公开”结合,统筹建成各组联排党员活动室,集党群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服务群众等功能于一体,建好前线“生力军”。热堆村通过“党员问事、群众说事、民主议事、定期评事、跟踪督事”程序,目前已集中开展政策宣讲12场次、集中学习10场次、问卷调查420余份、研判社情民意10余条,切实推进问题溯源工作实现村级事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将基层党组织建成凝聚人心的最强“磁场”。
此外,热堆村还优选多名网格党员干部,围绕困难群众帮扶、村民诉求解决、日常巡逻管护、人居环境改善、矛盾排查化解、志愿服务活动等任务,充分发挥网格员“神经末梢”和“治理前哨”作用。2024年累计服务群众400余人次,解决问题40余件,为群众办实事50余件,吹响网格先锋号已成为热堆村治理新风尚。
盯好转型发展,抓细创业就业,绘就富民兴民“新篇章”
2024年,热堆村6个组级支部统筹领办、能人示范带动、村民联合互惠,有效整合各方资源,规划“一村三区”,投资150余万元,打造具有“水上游乐、地面林卡”两大中心区域的“岗坚度假村”,结合村内油菜花节、望果节、赛马节等传统节日,构筑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的先锋度假体验地。
据统计,2023年,热堆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73万元,向群众分红138.4万元。2024年,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盈利35万元,同比增长30%。在打好“劳务转移”“组合拳”方面,热堆村由村党总支牵头,抢抓农闲时节,加强群众就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时跟踪村民就业状态,多方联结资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沟通对接拉萨南北山绿化项目等产业项目用工需求。2024年,共组织餐饮、焊接等培训50人次,有效对接南北山项目、工业园区、专场招聘等岗位76个,成功转移劳动力稳定就业60余人,在用工需求与务工群众之间搭建起了“传送带”。
为构筑“法治保障”这个“硬支撑”,热堆村广泛调动“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两员”力量,到村开展法律法规宣讲20场次,有效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2件,(下转第三版)
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挺在前,切实强化诉源治理。
盯牢群众期待,抓好群策群力,书写团结奋进“新图景”
在曲水县,乡村文艺队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不仅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展现乡村新风貌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热堆村依托“一村一文艺队”工程和新时代村居文化建设阵地,精选25名队员创作《热堆谐钦》《热堆沟》等文艺作品,展现热堆村独特的民俗文化,每年组织区内外演出20余场次,增强群众认同感和归属感。
与此同时,热堆村制定《热堆村党建“红色积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是自治“同步”实施方案》《热堆村“6+N”积分管理办法》,成立热堆村“红色积分”推动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和考评监督小组、审核领导小组,形成“6+N”加减赋分项目清单,以户为单位建立积分档案,实行“一事一记录、一周一审核、一月一公示、一季一兑换、一年一评选”,将村庄治理事务细化为具体积分项目,使村庄治理从无形变有形。
热堆村还下放直接面向群众服务事项23项,梳理归纳热堆村便民服务站窗口党群、民生、农牧、综合等服务事项四大类33项,上门服务等14项公共服务小项,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推进“红动曲水”平台建设,积极推广配套小程序“曲水通”“曲水先锋”向群众延伸,拓展“乡村吹哨、部门报到”“信息化+铁脚板”等应用“群众点单—乡镇派单—党员接单”场景,切实畅通村庄精细化治理、精细化服务“最后一米”。
(据《西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