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县“三有村”:
“三有”托底民生 政策加码幸福

发布时间:2025-08-11 作者:杨璐 来源:拉萨日报

拉萨融媒讯 雪域春风拂旧貌,拉萨河畔起新村。2016年,在曲水县达嘎镇,一座凝聚着党心民意的“三有村”仅用四个月便巍然矗立——作为西藏首个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该村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从昔日乱石滩到今朝文明家园,它以“三有”的民生答卷为时代注脚,映照出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的沧桑巨变。

2019年4月,曲水卓玛民族服饰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落户三有村小康车间,主要生产销售三有村村民制作的民族服装、藏式帐篷、门帘等。记者走进车间,缝纫机“嗒嗒”声此起彼伏,员工们正有节奏地踩着缝纫机,赶制藏式帐篷,手中那绘有精美图案的帐篷,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

“欢迎新加入直播间的家人们!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藏式门帘,大家收到货时,实物与直播间展示的完全一致,真正做到所见即所得。”车间另一边,作为村里首批电商主播,25岁的藏族姑娘巴桑正熟练地直播,这些三有村特色产品正通过她的直播间跨越雪山,飞向全国消费者的手中,让传统手工艺焕发数字时代新活力。“真没想到自己能当上主播,最开心的是,直播不仅让我有了稳定收入,还能让家乡的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希望以后三有村发展得越来越好。”巴桑说。

目前,该合作社采用展销与线上销售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拓展市场,全年盈利超12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盈利占70%,还带动了三有村8人实现就业增收。“我们通过统一技术指导和管理,提升产量与品质,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未来,合作社将继续探索新发展模式,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大步前行。”合作社负责人达瓦卓玛说。

2016年以来,曲水县借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对三有村规划了居住区、生活区、商业区、产业区,配套了奶牛、藏鸡养殖等产业,其中,2016年建立的藏鸡养殖场生产的三有藏鸡蛋声名远扬,年纯收入超200万元,对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起到了关键作用,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搬迁之前,我没有工作,搬迁到三有村后,不仅为我们一家提供了舒适的住房,还帮助我在村里的藏鸡养殖场找到了稳定工作,感谢党和国家。”三有村藏鸡养殖场员工尼玛央金激动地说。

离小康车间不远处,在三有村“幸福驿站”,老人们正踏着欢快的舞步放声高歌。该驿站于2020年7月运营,投入援藏资金近360万元,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设有游戏活动室、娱乐室、健身室等,每日免费三餐热气氤氲,村里18位老人在此共享“食”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幸福时光,让“三有”承诺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儿子平时工作实在太忙了,很少回家,家里常常就我一个人。不过,驿站为我们这些老人提供了三餐,不用自己动手做饭,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心情舒畅,身体也健康,感谢国家的关怀让我们晚年生活有了保障。”三有村“幸福驿站”老人白玛说。

据了解,2016年7月,来自曲水县3个乡10个村子的184户、712名贫困群众,搬进了三有村,成为西藏首批易地搬迁受益者。该村建设有藏式两层小楼、幼儿园、卫生室等设施,配套完成了村级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电力通讯覆盖等工程。搬迁至今近9年时间里,三有村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3000元跃升至超20700元,村集体经济从零突破百万元大关,“健康有保障、住房焕新颜、产业促增收”的目标已然实现。三有村的蝶变,彰显了党和国家对西藏人民的深切关怀,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展望未来,三有村将继续深耕基层治理创新,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同时,进一步完善‘幸福驿站’养老托育服务体系,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村民,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三有村必将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更加幸福的篇章。”拉萨河畔三有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桑珠曲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