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扎桑为旅客提供购票服务。拉萨融媒记者 齐永昌摄
拉萨火车站里,南来北往的旅客行色匆匆。而在喧嚣的售票大厅,一个藏蓝色的身影,一枚熠熠生辉的党徽,一抹温暖微笑,构成了无数旅客对雪域高原“第一窗口”最深刻的记忆。她,就是拉萨火车站客运车间售票员扎桑。
十二载坚守初心如磐
自2013年调入拉萨火车站,扎桑在售票窗口前,默默耕耘了十二个春秋。四千多个日夜,她将“服务旅客、奉献社会”的初心使命,融汇于每一张车票、每一次问答中。她服务旅客十二年微笑如一,对她而言,党员不只是一个身份,更是刻在心上、落在行动上的责任与担当。
“请问需要什么帮助?”“请稍等,我帮您查车次。”“不着急,我慢慢说给您听。”……亲切的微笑,耐心细致的解答,微微前倾的身体,专注的眼神,成了扎桑平凡而动人的日常。她的窗口,不仅是业务办理的站点,更成为了传递温暖与安心的驿站。
贴心服务细微处显真情
在电子客票普及的今天,扎桑对不熟悉网络的老人倾注了格外的耐心。面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旅客,她从不催促,总是俯下身,轻声细语地问:“您要去哪里?什么时候走?”然后在电脑前反复比对,筛选出最合适的车次。她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解换乘时间、候车区域,甚至不忘贴心提醒“高原温差大,记得带件厚衣服”。
在扎桑的售票台下,总备着一叠便签纸。遇到首次出门的老人,她会一笔一画地写下乘车时间、站台编号、车厢座位。这张薄薄的纸条,承载的是一份沉甸甸的守护。
回忆起一次难忘的经历,扎桑的眼眶微微湿润。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奶奶,想到部队探望孙子,却因紧张而语无伦次,急得直掉眼泪。扎桑立刻站起身,隔着窗口握住老人颤抖的手轻声地说:“您别急,我帮您。”她耐心询问,最终为老人选定了列车,还特意协调了下铺靠窗的座位。临别时,她把写满信息的纸条塞进老人手中,又特意拜托同事将老人护送至候车区。“她紧紧握住我的手,那双手布满皱纹,却传递着最真挚的温暖。”扎桑动情地说,“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坚守都值得。他们就像我的父母、我的亲人。”
这份对旅客无微不至的关怀背后,是扎桑对家人的深深亏欠。丈夫在山南工作,夫妻常年两地分居。年幼的孩子,全靠年迈的父母在老家照料。每逢佳节,当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她只能在忙碌间隙,通过电话听听孩子那声遥远的“妈妈”。同事们心疼她,劝她多回家看看,她总是轻轻摇头,眼中虽有思念,语气无比坚定地说:“我和爱人都是为人民服务,各有职责。家里有爸妈撑着,我才能安心在岗。”扎桑说。
业务“领头雁”
扎实的服务,源于过硬的本领。扎桑深信“每天一小步”的力量,坚持利用点滴时间学习业务知识:画一条线路重点、背一道业务题、读一份政策文件。十二年的沉淀,让她从一名普通职工蜕变为业务标杆。她先后荣获“青海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赛售票第一名、第二名,被授予“党员技术标兵”“技术状元”“青年岗位能手”等多项荣誉。
面对铁路日新月异的改革,电子客票、线上购票全面普及,扎桑主动学习新系统、掌握新流程,更热心指导每一位面对新事物感到困惑的旅客。她说:“技术再更新,服务的初心不能变。我要让每一位走进车站的人,无论来自何方,都能感受到西藏铁路人的真诚与温度。”
午后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售票大厅光洁的地面上,也映照在扎桑胸前的党徽上,折射出柔和而坚定的光芒。在多少个团圆的日子里,她选择用坚守诠释担当,用微笑温暖无数人的旅途。十二年微笑如一,这是一位普通铁路党员的无声明誓,也是一位高原“窗口”守护者,写给万千归途最深情、最恒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