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税务人员在瓜果蔬菜种植基地宣讲税费政策。(资料图片)
近年来,为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日喀则市税务系统立足高原经济特色,以“靶向施策”精准对接涉税主体实际需求,推动合规经营与诚信纳税成为经营主体发展的内在动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珠峰景区里的“精细账”
巅峰之美、日照金山、银河星海……作为旅游胜地,珠峰景区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前来探访。文旅行业业态多元、季节特征明显,开票场景普遍呈现需求波动大、时效要求高等特点,尤其在旅游旺季,珠峰景区还面临短期开票需求激增的情况。
针对企业实际涉税需求,国家税务总局定日县税务局“珠峰驿站税宣小分队”主动上门,辅导企业完善收入与成本的精准归集,夯实合规核算基础,并通过“发票额度提前预警”机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有效解决企业在开票操作中遇到的种种难题。日喀则珠穆朗玛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常茂霞表示:“税务部门帮我们算好了‘合规账’,合规经营不再是被动要求,而是融入日常经营的行动自觉。我们公司还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获得了银行的信贷支持,‘诚信’变成了看得见的竞争力。”
高原菜园里的“规范账”
2009年,聂拉木县38户农牧民怀揣着增收致富的梦想,成立了聂拉木县宗塔民生瓜果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多年来,合作社从最初的几亩菜地,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基地,户均增收超万元。“那时候就想着把菜种好、卖出去,哪懂什么合规经营啊!”合作社理事长平措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经历,“管理团队财税知识基础差,合规经营意识也不强,采购凭证管理乱,销售发票开得也不规范,这些问题差点让合作社被列为‘非正常户’。”
为切实筑牢高原农业合作社的合规经营根基,国家税务总局聂拉木县税务局“助农服务队”充分发挥藏汉双语优势,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涉农税费优惠政策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细致讲解给合作社成员听,确保大家听得懂、能领会、会运用。深入合作社调研,协助合作社搭建起一套覆盖“采购—生产—销售”全链条且具备可追溯性的合规经营管理制度,使其在源头采购、生产过程、销售结算等各环节都有章可循,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的根本转变。
如今,聂拉木县宗塔民生瓜果蔬菜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已扩展至40余亩,白肉灵芝、羊肚菌等高附加值品种相继落地,合规经营带来的底气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平措感慨地说:“现在账目清晰、政策明白,我们的路子越走越稳了。”
边远乡村里的“电子账”
在日喀则市吉隆县折巴乡恰门巴村,热萨加姆野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特色种植优势,将“基地建在家门口”,打造出“种着地、顾着家、赚着钱”的农牧民就业新模式。然而,地处偏远、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纳税申报不熟练等实际困难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负责人坦言:“我们对纳税申报时间、流程和政策要求都不太熟悉,常常是‘想规范,却不知如何下手’。”
为解决这一痛点,国家税务总局吉隆县税务局将纳税申报辅导作为提升边远地区经营主体合规能力的突破口,推出“一社一策”精准服务。税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授申报表规范填写、数据报送要领和政策适用要点,通过“现场演示+实操练习”,确保合作社掌握“会申报、按时报、准确报”等核心技能。如今,合作社已实现线上办税全流程操作,负责人笑着说:“流程熟悉、系统会用,线上就能办业务,心里踏实,经营也更加规范了。”
合规经营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下一步,日喀则市税务系统将推动企业让合规经营从“外部约束”转化为“内在需求”,引导企业完善财务制度、规范纳税行为、防范经营风险,积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良好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