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古镇哲古社区居民白玛顿珠和妻子在温暖的卧室里陪儿子做游戏。措美县委宣传部供图

措美县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走访分散养老人员。措美县委宣传部供图
上午十点,措美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65岁的旺庆老人俯身推杆,白球精准走位,红球应声落袋。“我在这里住了10年,吃住就医都有人照料,比家里还舒心!”一旁的次旦老人凑过来,道出了老人们的共同心声。
谁能想到,这个让老人们笑口常开的“幸福家园”,十年前曾面临设施陈旧、功能缺失的困境?2024年12月,随着投资1000万元的改造工程全面竣工,这座2008年建成的供养中心焕然一新。而这,只是措美县近年来民生工程建设的一个缩影。
从“有保障”到“有品质”
面对供养中心的老旧问题,措美县将适老化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工程,积极对接安徽省第八批援藏工作组,争取资金支持。
现在踏入供养中心,防滑地垫铺满走廊,无障碍扶手随处可见,24小时热水系统、升级后的看护室、专业洗衣房一应俱全,新增的阳光暖棚和康复训练室,让老人们的生活既安全又充实。“硬件升级后,能更好满足特困老人的多元需求。”县民政局副局长白玛次仁介绍说。
养老保障不止于集中供养。措美县同步构建集中养老结合居家上门服务模式。达当组74岁的拉姆曲宗老人未入住中心,却能享受到每周上门的护理服务。换灯泡、打扫卫生,甚至一个电话就能请医生上门问诊。
2024年,措美县为25名分散养老的特困人员落实救助供养资金16.29万元,为75名集中特困人员发放了救助金,有6.59万元照料护理补贴精准送到分散特困人员手中。
从“等群众找政策”到“政策找群众”
民生关怀从养老延伸至全县每个困难家庭。措美县创新建立“政策找人”机制,村(社区)“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定期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入户走访、信息核查,主动发现需要帮助的群众。
仓决卓玛一家便是其中的受益者。她的丈夫因重病丧失劳动能力后,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发放临时救助金,将其纳入农村低保,解了家庭燃眉之急。
2024年,措美县为14户城镇低保家庭发放保障金11.04万元,为161户农村低保家庭发放救助金;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44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月288元,全年发放各类残疾人补贴147.06万元;为3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每人每月792元标准发放救助资金2.4万元。
今年6月,自治区首家民政服务总站在措美县揭牌,整合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多项职能,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以“总站+分站”模式辐射全县,让民生服务更高效。
从“牛粪炉取暖”到“清洁能源供暖”
哲古镇平均海拔4650米,年平均气温仅-6℃,极端低温可达-26℃,过去“烧牛粪炉”是群众唯一的取暖方式。为破解高寒地区取暖难题,措美县对接安徽省援藏工作组,争取963.4万元资金,实施“送温暖及电力改造项目”,为哲古镇1300余户农牧民及机关单位安装分户式格力热泵热风机。“开机两三分钟屋子就暖和了,既干净又方便,比烧牛粪强太多了!” 居民白玛顿珠满意地说。
在措美县城,集中供暖工程也同步推进,覆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和集中供养中心等区域,供暖面积达18.73万平方米。该工程采用太阳能集热蓄热+低温空气源热泵辅助的供暖方式,清洁又高效,维修人员定期检修设备,群众有需求一个电话就能上门解决。
从“基本保障”到“优质供给”
医疗服务持续升级。措美县完善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实现重度残疾人签约全覆盖,家庭医生定期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和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2024年完成全民健康体检11282 人次,体检率达92.9%,同时加大包虫病、大骨节病等高原常见病筛查防治力度,实施白内障手术10例,巡回医疗队带着10万余元药品深入牧区,让优质医疗资源直达“最后一公里”。
教育保障不断夯实。全县落实15年公费教育,中小学入学率、城乡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均达100%,常态化开展“开学第一课”女生青春期讲座、“送教上门”法治知识讲座等活动,筑牢学生心理健康防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养老服务的提质升级到社会救助的精准发力,从供暖方式的彻底变革到医疗教育的跨越发展,措美县用实打实的举措温暖高原大地,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