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村民朗珍在大棚内查看育苗情况。拉萨融媒记者 莫瑞英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近几年,尼木县尼木乡日措村着力构建“牦牛集中规模养殖+果蔬种植”特色产业体系,助力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尼木县牦牛育肥标准化建设基地尼木乡分厂,记者看到日措村党总支副书记次仁玉珍正在打扫棚舍。作为“点对点”干部的她除了做好村里工作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待在养殖场。如今牦牛育肥基地已成为日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据了解,该基地自2020年投用以来,累计购进育肥牛872头,出栏708头,实现总收入697.7万元,利润70余万元,共计带动困难群众41户,户均增收7381.7元。
基地采用“党组织+合作社+低收入群众”的运营模式,在运营过程中纳入低收入家庭和因灾因病致贫家庭,持续提升村民收入。“不论年龄多大,只要能给牲畜喂食就能在我们这里工作,村民不仅能就近工作,还可提高收入。藏历新年前,我们进行了村集体经济分红,一家能分到五六千元左右。村民们很高兴。”次仁玉珍说。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该基地还结合西藏海拔、气候等特点,按照数量相等、体重相近、体型相当、产地相同的原则,进行高低海拔“牧繁农养”和半周岁犊牛“放牧+补饲”与半舍饲对比试验。试验表明,尼木乡作为低海拔规模养殖基地,牦牛出栏周期相比一般牧区养殖缩短到4至5年,最大可缩短至3年出栏,今年年底基地预计可出栏三年周期以下牦牛20余头并供应拉萨市场。
除了牦牛育肥基地,日措村还经营着乌米温室大棚。朗珍以前是日措村低保户,她承包了三座温室大棚,分别种植了莴笋、黄瓜和萝卜。现在,天气渐热,莴笋长出了细苗,朗珍一刻都不敢耽搁,定时给莴笋苗浇水。这边刚忙完,又急忙赶往黄瓜棚查看育苗情况……“如今靠着自己的双手,不仅退出了低保行列,家庭年收入更是达到了6万余元,家庭支出和小孩上学的费用也有了保障。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朗珍开心地说。
据了解,2021年,日措村乌米温室大棚和村内6栋老棚共种植、销售上海青2000余斤、水白菜1000余斤、辣椒700余斤、大西红柿1000余斤、小西红柿400余斤、莲花白500余斤,经济产值十分可观。
种养殖业的发展不仅让群众更加便捷地实现就近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同时也提升了村民自身增收的“造血能力”。2021年,日措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1206.3元,其中现金收入达14844.4元。
“去年的收入,给了老百姓极大的鼓舞,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到壮大。今后,我们将继续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产业项目、种养殖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尼木县日措村第一书记马安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