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十八军“四路进藏”老战士建增:一生守初心 一心跟党走

发布时间:2022-05-07 作者:杨璐 来源:拉萨日报

今年91岁的十八军“四路进藏”老战士建增,出生在旧西藏一户差巴家庭,1950年10月参加革命……从部队一名士兵到驻地干部,从青丝到白发,他不断发光发热,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是对他在西藏奉献的“最高礼赞”。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在位于热木其小区建增老人家,记者看到,老人一边吸着氧一边听着藏语广播。10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几乎都是老人购买的老家具和老物件,包括老旧电视机、收音机、钟表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上个世纪。老人拿起其中一个物件介绍说:“这部收音机是我在1970年买的,大一点的那部是1989买的。在家的时候我喜欢听收音机,聆听党的声音,了解党的政策,心情非常舒畅。”

老人有一只旧箱子,里面全是珍藏的“宝贝”。“这双是骑兵穿的马靴,皮子特别硬。这套军服是当年从甘孜用飞机运过来降落伞空投的。这双保存的崭新皮鞋鞋码太大,我没有穿过,就保存了下来。”

坚守初心砥砺使命

    建增老人原是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邦达村人。据老人介绍,在他3岁时,他的父亲当藏兵被调到昌都,就跟随父母来到了昌都芒康。解放军进驻芒康后,不进民宅,不抢老百姓的房子,在田埂空地上搭建帐篷。这些让当时十来岁的建增印象深刻,也对这支纪律严明的队伍产生了崇敬之心,毅然加入解放军,投身到革命事业。“当时我年龄小,军服又太长,班长把裤子和袖子进行裁剪后重新缝起来给我穿。我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当教员,给他们教藏语。”建增老人说。回忆起进军西藏的艰辛,老人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为主力的“四路”进藏部队,爬雪山、涉激流、忍饥寒,既当“战斗队”又当“生产队”,既当“工作队”又当“宣传队”,克服各种困难胜利进藏,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伟大使命。“行军走路特别累,每天要背着72斤重的各种东西,走五六十里路,脚上被磨得全是血泡,疼得没有办法。当时,他们给群众背水、打扫卫生……老百姓特别喜欢解放军,一提到解放军都会竖大拇指。我们那时候所受的苦真是没法形容,因为忍受不了,我也经常哭。班长就讲故事激励我们,从那以后我的思想提升了,深刻明白了自己为什么革命,为什么当兵,以后再苦再累也没说过一个苦字。”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建增老人加入藏训队、修筑康(川)藏公路、投入新西藏建设,凭着革命热情和顽强毅力,为西藏发展建设作出了贡献。“那时候叫康藏公路,不叫川藏公路,我们修路的时候人可以休息,工具不能休息,因为我们三四个人只有两个工具,只能是我挖一会后,传给他挖。转业后,我被分到拉萨市农牧局。当时刚成立苗圃,在苗圃,在没有什么工具的情况下第一次种苗子,树苗还是从北京运回来的,这也是‘北京杨’名字的由来。在苗圃待了三年,我又被调到护林队。”

幸福生活不忘党恩

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高原盛世。建增老人说:“旧西藏,在拉萨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都是石头路,坑坑洼洼的,最好的要算从布达拉宫到罗布林卡的路,那也是雨天一脚泥。现在交通四通八达,村村通公路,这是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如今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党的恩情,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我们由衷感谢党。”

建增老人一生朴实无华、淡泊名利,以对党的无限忠诚生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党的温暖阳光的沐浴下,建增老人虽91岁高龄,但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在党的好政策下,我的晚年生活过得安心、静心、舒心,也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建增老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