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林周县各乡村迎来秋收,宽阔平整的高标准农田里,现代化收割机械助力秋收工作。拉萨融媒记者 刘梦婕 摄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拉萨粮仓的林周县,今年重点开展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农业建设、良种推广、“3+3”农牧业试点改革等工作,秋分之时,彭波河谷麦浪翻涌、谷物飘香,一台台农业机械穿梭于村落、田野之上,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村民脸上。
上午10时30分,记者来到林周县甘丹曲果镇江角村,村民们早已在地里忙活起来。两台收割机、三台拖拉机分工协作,饱满的青稞穗被机器收割、脱壳后,再用拖拉机运回村里。林周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田科兴用仪器丈量出一亩地,将这一亩地的青稞收割后称重,估算着今年江角村吾金堆组能产出多少粮食。
“这一袋粮食39.5公斤,39.5乘以6袋,看起来挺不错。”田科兴和村民们一起计算着。
江角村党总支副书记、吾金堆组组长米玛在一旁默默想着,今年雨水多,庄稼的收成比去年要好。粮食卖出去后,组里82户村民一年的辛苦便有了成果。“我们江角村种植的青稞是‘藏青2000’,目前正式开始收割了。上级政府在农药、肥料等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帮助,我们从内心感谢政府。吾金堆组有622亩地,每亩能够产出750斤左右的青稞,现金收入能够达到120多万元。”米玛说。
离江角村不远的卡孜乡托门村,地里的青稞也成熟了。与江角村不同,托门村被选为“3+3”农牧业试点改革农业试点村。今年年初,村民们在村委会号召下全村入股,将5216亩土地交由村委会种植、管理、收割。
“自去年11月20日开始,我们收到了县里要开展‘3+3’试点改革的通知。村委会高度重视,通过走村入户的形式给群众宣传政策及政策带来的红利,5216亩土地完成入股。”卡孜乡托门村党委书记桑珠次旦说,“我们商量办法和管理模式,实现五个‘统一’,统一犁地、统一种子、统一浇灌、统一耕耘除草以及统一收割。‘转移’方面,就是给群众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外出务工。今年我们村有840多名富余劳动力到乡里、县里和拉萨市务工,实现了就业增收。”村里统一管理、种植农作物以后,地里的肥料上得更均匀、杂草更少,作物长得格外好。青稞穗粒粒饱满、茎秆粗壮,村里也商量好了年底分红的方式,由村民自行选择。
桑珠次旦说:“村委会的做法是一亩地分170斤粮食种子,如果群众要兑成钱,一亩地分400元。剩下的粮食卖出后,70%的钱给群众,剩下的30%留到明年作为启动资金。群众对‘3+3’农业改革以及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评价很好,所有人都入股了,成功推进了统一播种的工作,村‘两委’也克服困难,让群众满意,完成了今年的秋收工作。”
试点改革工作开始后,村民们解放了劳动力,有了更多的时间外出务工。农忙时,村委会也会聘用村民帮忙,灌溉、施肥、除草、收割……这些村民驾轻就熟的农活儿,现在做完后每天还能拿到170至200元不等的收入。
托门村村民普琼告诉记者,往年他们全家人要忙于种田,今年开始就可以出去打工了,家里只用留一个人看着、处理家事,他们全家觉得这项改革特别好。
“以前担心天气,既怕雨水太多又怕干旱不下雨,不论是施肥还是犁耕都要自己承担。今年有村委会管理土地和农作物,减少了很多担心,出去打工可以安心赚钱,在家负责耕地的也可以去村委会帮忙干农活,也可以赚钱,各个方面都不用担心,真的特别好。”普琼说。
田科兴介绍,无论是“3+3”试点改革村,还是普通村落,林周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协调市级、县级、乡级技术人员,从种植到田间管理到秋收,从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而推行“3+3”试点改革的村落,庄稼的长势、产量更好了,土地资源更活了,劳动力也得到了解放。
田科兴说:“推行‘3+3’试点改革工作有助于极大地盘活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同时也可以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有更多的打工或是就业时间。通过村集体进行土地集中流转,统一管理、统一种植,避免了以往各家各户比较散小、品种不统一现象,有利于我们以后进行更大规模化的农业种植管理。”
来之不易的丰收背后,是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林周县农业农村局除了开展“3+3”农业试点改革外,还打造了青稞试验示范基地,设立18个不同品种青稞种植区,建立“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模式,并成功举办“林周青稞·绿色产业”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为林周青稞产业发展把脉问诊、传经送宝。不仅如此,还在无人植保方面加大投入,采购无人机23台,组织9乡1镇45名学员开展无人机作业培训,助力田间管理、抗旱等工作。
林周县委常委、副县长洛旦说:“我们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提升。2023年,林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5.62万亩,产量预计达到6万吨以上,粮食面积和产量逐年递增。其次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林周县的高标准农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升。同时,聚焦青稞、牦牛、半细牦羊等主导产业,建设百亩、千亩、万亩青稞高产示范区5个,提升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效益,打造集饲草种植、牦牛繁育、科学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和终端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今年以来,林周县加大现代农业科技装备和先进技术的投入,不断提升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全县的农机装备数量达到2.8万余台。主要的粮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以上。”
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对林周县农业农村工作也提出了要求。全会指出,要引导各县(区)在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找准坐标,推动县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发挥优势把曲水县、林周县、尼木县打造成为农业强县。林周县农业农村局也将积极开展下一步工作,加快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升级跨越。
“下一步,林周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好全会精神,一是打造农业示范基地,二是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基地,三是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基地,四是打造农畜产品加工基地。”洛旦说。
田科兴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县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四件大事’‘四个走在前列’目标,奋力实施‘强中心’战略,推进‘七大行动’,加快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升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