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十年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城关区文艺工作者更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砥砺前行,不断攀登创作高峰。
10月17日下午,城关区娘热民间艺术团演职人员在自治区群艺馆接受节目审查,他们即将前往北京市演出。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艺术团准备了小品、相声、藏戏片段、非遗舞蹈等12个精心编排的节目,大家情绪饱满,表演精彩,也将以最好的状态把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首都北京。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近年来,乘着时代的东风,娘热民间艺术团的表演形式和创新节目越来越多,群众爱看,贴近民生,紧跟政策,是他们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
娘热民间艺术团副团长旦增罗布说:“我们艺术团本身就是来自于群众,贴近基层创作,因此推出的作品都是以宣传国家的各类惠民惠农政策为主,让广大的老百姓通过文艺节目、文艺作品,感受、了解到党的好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娘热民间艺术团牢记总书记讲话精神,推出了一系列深受群众喜爱的创新文艺作品。
“我们创作的文艺作品,最重要的是要接地气,接地气大家才爱看,才能更广泛地传播。除此之外,好的文艺作品还要创新,因此,我们不光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也推出了一些创新融合类作品。”旦增罗布说,“比如我们推出了一个戏剧类的节目《变融》,变化和融合,将我们的传统藏戏与京剧、四川的变脸艺术融合到一个节目当中,展现各文化之间的艺术之美。”
对于旦增罗布来说,如今正是文艺创作的最好时代。从1979年以前的娘热藏戏队发展到如今的娘热民间艺术团,演员们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享受到的文艺扶持政策越来越好,未来之路越来越光明。
旦增罗布说:“近年来,国家以及各级政府对文化发展方面特别重视,政策、扶持特别到位,我觉得对整个西藏的民间艺术来说,如今是发展艺术的一个特别好的时机,文艺作品可以说是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效果。我们作为基层的文艺工作者,一定会推出更多更好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让大家不光能欣赏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感受到国家的各类好政策。”
城关区雪巴拉姆民间艺术团,其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是拉萨市成立最早的民间艺术团,也是西藏最负盛名的藏戏团之一。该艺术团表演的《卓娃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白玛文巴》等传统剧目都深受群众喜爱。除此之外,艺术团还在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藏戏艺术的基础上,发展了囊玛、堆谐等其他传统民间歌舞,为民族艺术的弘扬作出了杰出贡献。“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城关区雪巴拉姆民间艺术团创作并在各类演出中表演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的节目。
城关区雪巴拉姆民间艺术团团长边巴斯暖说:“未来,我们会继续推出与群众生活相关、与党的政策相关的节目。同时在节目创作中,我们将现代说唱、小品等表演形式融入传统表演,今年一直在筹备排练《智美更登》《文成公主》,致力于更好地将八大藏戏呈现给观众。”
雪巴拉姆民间艺术团成立至今已有65年,历经五代艺术家的传承,从刚开始的23人发展到如今的56人,艺术的根脉更深,传承更广。其中,雪巴拉姆民间艺术团有40多人享受到党的好政策,即使退休了也能领取工资。好的政策扶持,好的创作环境,雪巴拉姆艺术团也将自己的文艺作品推广到更远的地方。
“我们的艺术团在国内许多地方进行过表演,2015年国家戏剧扶持项目把《卓娃桑姆》放在全国巡演,所以我们每年都会前往首都北京以及国内各个地方,尤其在著名的梅兰芳大剧院表演时,深受观众欢迎。”边巴斯暖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文艺的根本宗旨也是为人民创作。10年来,拉萨各地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行业守正创新、文化作品百花齐放,城关区厚植文化底蕴、讲好百姓故事,精心创作出《拉萨古韵》《在逛新城》等10余部文艺作品,《情满高原》《太阳下的兄弟》等舞台剧在北京成功演出,同时积极推出“玩转八廓”“百威拉萨音乐嘉年华”“娘热上春山”“非遗+露营”等特色文旅活动500余场次,收获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随着电视剧《日光之城》的热播,拍摄地八廓街更是掀起一场文旅热潮,进一步丰富了群众和游客的文旅体验,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城关区文旅局局长嘎松曲珍说:“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挖辖区历史文化,积极推出各类特色文旅活动,加大文艺作品创作,努力创作出人民群众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