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触摸历史脉搏  感受文化魅力
—我区举行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19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作为我区202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的主会场——西藏博物馆内人潮涌动,市民游客穿梭于展览、沙龙、市集、讲座之间,感受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一场场文化盛宴。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自本月15日起,西藏博物馆及各分会场开展了各类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的活动。其中,“文博讲坛”“儿童创意工坊”“对话与探讨”“藏博之友沙龙”“珍贵文物鉴赏面对面”“分会场研学”等,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

在“零距离触摸历史——珍品鉴赏区”,不少提前预约的观众戴上白手套,在专家指导下近距离观察明代永乐年间唐卡,聆听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艺术成就。有的观众神情专注,不时向专家提问,渴望从珍贵的文物中探寻到更多的历史奥秘。

在“数字穿越之旅”展区,记者看到许多慕名前来的观众,坐在展区中央的地毯上,穿越千年时空感受阿里古格经典壁画。在指尖轻触中,以全视角观赏珍贵的壁画细节。有孩子惊呼道:“哇!我们好像在壁画里飞行!”数字技术的运用让沉默的文物不知不觉“活”了过来,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西藏博物馆文创体验馆门口的文创集市也是热闹非凡。憨态可掬的“宁吉姆啦”与手持书卷的“阿古顿巴”玩偶组成智慧与欢乐“CP”,成了人气焦点,它们或捧着青稞酒壶憨笑,或举着书卷做沉思状,引得游客争相合影。

“童心绘文明 线条舞千年”主题活动在西藏博物馆儿童体验馆里进行。现场,美术老师结合国际博物馆日海报设计及馆内珍贵文物图片、西藏珍稀动植物图鉴、藏戏面具等丰富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为孩子们揭秘传统文化背后深厚的底蕴。

孩子们手持任务卡,化身“小小探索家”,仔细观察文物及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海报上的线条图案认真临摹。有的孩子将藏戏面具线条幻化为神奇魔法符号,有的把动植物纹理融入梦幻森林场景,每幅作品都洋溢着独特的创意与童趣。

西藏博物馆儿童体验馆社教老师欧珠旺姆说:“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讲述画作背后的奇妙故事,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以后,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继续推出更多的社教活动,同时,也欢迎全国各地的小朋友来我们西藏博物馆儿童体验馆打卡。”

18日20时至22时,博物馆之夜活动在西藏博物馆全展厅进行。藏戏艺人踩着鼓点跃动,热巴舞者旋转时银饰叮当,演员与观众仅一步之遥。参加“传统服饰秀”的模特身着百年氆氇服饰行走于光影长廊,博物馆工作人员穿着各民族华服穿行人群间,宛如历史画卷在流动。

要说精彩,还要说前几天西藏博物馆举行的第三届“小小讲解员”决赛。来自拉萨市7县区的19名中小学生同台竞技,用童声讲述文物故事,传递历史温度。比赛分小学组和中学组,选手们围绕《步辇图》《唐蕃会盟碑》等文物展开讲解。“小小讲解员”精彩的讲述是生动的宣传、理解文物的手段,让静态文物有了不一样的“活化”方式。

国际博物馆日的人气,不只在西藏博物馆。18日,西藏牦牛博物馆举办的“2025国际博物馆日牦牛主题文化体验”活动同样精彩,还未进馆,一股“热浪”已迎面扑来。全天开放的牦牛文化互动体验,让观众不仅可以走进黑帐篷,品尝酥油茶,感受游牧生活的真实场景,还能在牧民和手工艺人的指导下,体验牛毛编织、牛皮制作、酥油提炼、打吾尔朵等传统工艺。

家住拉萨的陈先生,带着孩子前来体验。他说:“孩子第一次摸到牦牛的毛,还动手编了一小段绳子,我们非常开心,这种体验比单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生动多了。”

活动当天,博物馆还举办了牦牛文化展览,并安排四场专题讲解,系统介绍牦牛在高原生态与民俗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5月18日,阿里博物馆紧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阿里非遗主题展览引人瞩目,通过实物展示、图文介绍以及视频播放等多元化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包括宣舞、婚俗在内的传统服饰、生活习俗等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与丰富内涵。

当天还举行了捐赠文物交接仪式,捐赠人将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鹿角化石、竹编蒙盘羊皮驮箱等珍贵文物移交给阿里博物馆,为馆藏增添了新的重要展品。

(记者 晓勇 郑璐 洛桑旦增 达珍 永青 见习记者 平措诺吉 冯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