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塔巴陶艺:千年技艺焕发新彩

发布时间:2025-07-12 作者:莫瑞英 来源:拉萨日报

在拉萨河畔,沿着国道318线向东70余公里,便来到了墨竹工卡县。这里有一枚西藏人尽皆知的标签——塔巴陶艺。作为第一批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塔巴陶艺承载着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6月中旬,《拉萨河畔·格桑花开》专题报道组走进西藏弥盛塔巴陶瓷有限公司,近距离感受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在工作间,师傅们专注地拍打泥土、和水调匀、拉坯塑形、雕花刻纹……每一个动作都娴熟而精准。胚体还需经历多道高温烧制,最高温度可达1180度。在师傅们的手中,普通的陶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幻化出各种精美的造型。

塔巴陶瓷的历史可追溯至1200多年前,其制作工艺以墨竹工卡县本地红土与石英粗沙为原料,经过拍器底、安器壁、雕纹饰等30余道工序精心打造而制成,其质地细腻、保温性佳,被誉为“西藏陶器中的上品”。然而,长期以来,这项技艺面临着传承断层、生产规模分散的困境。在此背景下,2020年,西藏弥盛塔巴陶瓷有限公司应运而生。公司从胚体配方、釉料配方、烧制工艺、陶瓷形体工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探索与研究,为这项千年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有效提高了农牧民经济收入,拓宽了就业渠道。

西藏弥盛塔巴陶瓷有限公司负责人仁青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带动17人就业,其中11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4人为大学生,2人为务工人员。未来,随着产业园区投入使用,将带动更多农牧民就业。”

公司的成立,是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传承。公司为塔巴村68岁的老匠人次仁建立个人工作室,为年轻学徒开设“非遗传承班”,并将南京陶瓷设计师的家眷接到高原。在传承与创新中,塔巴陶瓷从18种传统器型拓展至如今的200余种,既有酥油茶壶、酥油灯等器具,也创新开发咖啡杯、成套餐具等现代产品,产品远销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焕发新的生机。

塔巴村党委书记帕加说:“我们村多年前就成立了合作社,主要烧制瓷器,每家每户都掌握了烧制技术,但烧制过程中会产生烟,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如今,我们与公司合作,传统的制作技术得到了保留和传承,同时制作方法也有了质的飞跃,机器可以代替部分生产环节。这既保护了环境,还让村民的收入大幅增长。”

塔巴陶瓷是拉萨历史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古陶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同时也带着本土的泥土芬芳,伴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前行。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塔巴陶瓷的千年技艺正如雪域高原的格桑花,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姿。站在新起点,塔巴陶瓷将继续承载着大家的智慧与匠心,以泥土的温度讲述民族团结、生态和谐、文化共融的西藏故事、拉萨故事,为新时代西藏高质量发展注入更深厚的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