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针线织就幸福路
吞普村小合作社闯出乡村振兴大天地

发布时间:2025-07-18 作者:齐永昌 马可尼 来源:拉萨日报

在尼木县吞巴镇吞普村,缝纫机“哒哒”的声响清脆而富有节奏,这里是曲果妇女缝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大本营”。负责人曲央正俯身指导女工,指尖翻飞间,一块块布料逐渐显露出藏靴精巧的轮廓。作为家族缝纫技艺的第三代传人,43岁的曲央未曾想到,祖辈的针线不仅绣出了个人事业的繁花,更牵引着整个村庄踏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指尖传承,织就事业与爱情双锦

曲央的创业故事始于拉萨八廓街。23岁的他凭借精湛的祖传手艺,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产品从朴素的门帘拓展至香包、藏靴、演出服等30余种民族特色产品。缝纫机不仅转动出可观的利润,更编织了美好的姻缘——对面工地上勤劳的姑娘央啦,成了他倾心的对象。从羞涩对望到喜结连理,如今拥有三个孩子的家庭,被曲央笑喻为“像高原晴空般恒久温暖”。这份技艺滋养的幸福,成为日后回馈乡梓的初心火种。

党旗引领,小工坊变身示范标杆

2018年,羽翼渐丰的曲央夫妇响应家乡召唤,将事业根基扎回吞普村。在村党支部“规划引领、党员参与、村民共享”的发展蓝图下,合作社在旧村委会院落焕发新生。党组织精准培育央啦,送她赴四川大学和北京等地深造,赋能管理视野。在尼木县妇联的帮助下,他们还在黄金地段建起了批发窗口,“幸福路上筑幸福”的民谚不胫而走。

如今,合作社订单不断,年产值突破150万元,为县庆、市歌咏比赛等重要活动提供华服,更摘得“拉萨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非遗就业工坊”等20余项荣誉。11名员工巧手飞针,年工资支出超25万元,累计支付村集体租金36万元,振兴动能澎湃。

花开满园,针线连起共富同心圆

合作社11名员工中,10名是妇女,最长工龄达六年。曲央夫妇笃信“一花独放不是春”,将经营所得源源回馈乡土:为村里的老人赠送厚被、邦典,累计慈善投入34万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带领社员年植百棵树,荣膺“拉萨市绿色家庭”。

“政策东风劲吹,民族文化正当时。”展望未来,曲央与央啦信心满怀。他们计划进军淘宝、京东,在拉萨开设品牌门店,让西藏手工艺的光芒照得更远。吞普村的缝纫合作社,一针一线绣出的不仅是非遗传承的匠心,更是在党旗引领下,一个村庄携手走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图景。

曲果妇女缝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故事是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缩影。党建引领下的“非遗+产业”模式,不仅激活了传统技艺的经济价值,更通过赋能妇女、反哺乡村,织就了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的幸福网络。当藏靴针脚遇见电商浪潮,古老技艺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时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