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头条新闻

“万能校长”强巴次仁

发布时间:2025-09-13 作者:马晓艳 来源:西藏日报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宁静的校园,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强巴次仁一手拎着扫帚,一手拿着抹布,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清扫。

打扫干净卫生,检查完学生宿舍,耳畔渐渐响起孩子们的喧闹声,强巴次仁捶了捶腰,笑了。

“我从小就崇拜老师,当一名老师是我的梦想。”2000年,强巴次仁从原拉萨市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日喀则市萨嘎县任教。如今,他已是萨嘎县昌果乡完小校长。25年来,他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点亮了无数牧区孩子的求学路。

回想起2001年刚到昌果乡完小时,只有3名教师、20多名学生,教室是土坯房,取暖要烧牛粪,照明靠煤油灯,与家里通信靠写信,因为交通不便一年只能回一趟位于拉萨市尼木县的老家。坚持,全凭“当一名好老师”的初心。“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孩子们有了感情,就再也离不开了。”强巴次仁笑着说。

最让他焦心的是辍学的孩子。“学习是贫困山村孩子的唯一希望”,抱着这一信念,强巴次仁一次次走进牧区帐篷。一次劝不回,就去两次、三次、四次……鞋底磨穿了,嘴皮磨破了,终于把孩子们一个个带回了教室。如今同在昌果乡完小任教的达瓦石决常说:“没有您的坚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强巴次仁常说:“教育是心与心的碰撞,是生命对生命的唤醒。”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家境困难的学生缺文具、缺生活用品,他常自掏腰包,却没有记过一次账。“其他老师也在做,不光是我一个人。”强巴次仁谦虚地说。2016年起,强巴次仁发起党员教师“结对认亲”,一名党员老师与4到5名家庭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结成“对子”,在学习上辅导,在生活上关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更多温暖。

如今,昌果乡完小早已旧貌换新颜,教学楼、住宿楼、阳光房宽敞明亮,有专用洗漱房、集中供暖,智慧教室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见证了这所边境小学蝶变的强巴次仁,强烈地意识到,要让学生从小树立爱国思想,于是他把爱国主义教育办成了学校特色课程。每周一,师生轮流在国旗下演讲;每周五,给学生播放爱国主义影片;聘请法治副校长,定期到学校上国防教育课;组织学生进营区参观体验,跟着联防巡逻队巡边……他将“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理念,刻进了每一名学生的心里。

由于学校没有专业的维修工,强巴次仁在校长之外还扮演着多种角色——水管漏水、电线短路,他撸起袖子当电工;桌椅“缺胳膊少腿”,他拿起锯子变木匠;垃圾堆积,他开上垃圾车运到处理点。老师们常说:“强巴校长就像个‘万能工’,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有人不解:“作为校长,为什么要做这些小事?”他摆摆手笑着说:“学校的事没有小事,只要能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什么都愿意做。”

常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缺氧、熬夜、超负荷在强巴次仁的身体上留下了病痛,可只要上课铃一响,他仍准时出现在教室。看到一批批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强巴次仁把这当成自己最珍贵的荣誉,正像他所说的:“教师这份职业的幸福,在于能用今天的耕耘,守望明天满园花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自治区优秀教师、先进德育工作者,到“全国模范教师”,再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这些荣誉是对他教育人生的褒奖,更是对“人民教师”四个字最生动的注脚。